中最接近大米的,只是比大米粗糙而已。常慧慧給它取名叫紅米。其他種類的草籽味道就差遠了,但是草籽富含澱粉,很能填飽肚子,烤熟後不容易腐爛是原始人出行最佳的乾糧。
她始終弄不明白古代沒有打米機是怎麼去殼的,舂米什麼的也只是道聽途說而已,她試過用石棒搗,效果卻不太好,於是只好放棄。有空閒的時候就剝米殼,一天下來能剝個一斤左右,煮的紅米粥兩人都很愛吃。不過,冬天一過去,他們就沒有時間剝米殼了。
他們還剩下兩百斤的肉類,這個冬天他們根本就不需要靠捉魚補充食物。常慧慧在冬季之初夜以繼日地煮鹽,那幾十斤鹽礦石最後得到了二十斤鹽,足夠他們吃一年有餘。她就把吃不完的肉醃製起來製成臘肉,臘肉比肉乾在溼潤的春天更容易儲存。
再說常慧慧種菜地,她覺得自己要被折騰死了。地裡的雜草長得比“農作物”還茂盛,最令人發窘的是,她分辨不出作物和雜草的區別。霍農這個時候發揮出了他的本事,他常年跟植物打交道,自然認得,一邊給她講解哪是雜草,一邊疑惑地問:“為什麼要種植呢?森林裡的植物根本吃不完啊。”
常慧慧簡直要化身成十萬個為什麼》了,她耐心地解釋道:“這些種子種下去能長出很多吃的植物,我們就不用去危險的森林裡採集了,直接在家門口多方便啊。”
霍農根本不能理解,但是他知道常慧慧必是有道理的。於是,他仔細講了作物苗和雜草的區別,便自己一人到不遠的森林裡打獵。
現在他已經試著自己打獵了,不再讓常慧慧跟著做警戒。在小山部落,也是男人打獵女人採集,只是打獵沒有他這麼頻繁而已,畢竟那些工具損壞得比製作得更容易。女人也有參加打獵的,卻比較少,一個是女人的身體素質不如男人,另一個是,女人隨時有懷孕的可能。
單獨打獵是霍農主動提出的,常慧慧讓他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