琦墨回來時已是夜半,兩人一起用了飯,相依一夜,低言細語,彼此講述著往事。看著新一年的太陽自天邊緩緩升起,照耀整個大地,相視抿笑間已是有別於往年的飄零孤獨,落了滿心的安寧和輕暖。
上元節過後,青國的細作開始不斷在麟京之中散佈鳳瑛有攻麟之意,一時間引得麟國朝中謠言紛紛,民心不安,人心浮動。
同時,青國各處卻紛紛傳來奏報,什麼天現異狀、火日當空、帝星北移、天詔現世、等等奇之又奇的景象層出不窮的顯於青國,諸態皆表明青國舉兵攻麟實乃天意所在,一時間百官紛紛上奏言戰。
終於,鳳瑛準眾臣說請,順從天命,頒召於永徽二年二月初二誓師謐城峒坤門,發兵東西兩路大軍,共計四十萬,御駕親征。
|{炫…書…網曬月亮的豬手打,
原創作者或出版社認為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絡我們 我們會立即刪除!
第三卷 第46章 御駕親征
歷來皇帝親征,總會在朝堂上引起關於帝王安全的爭論。然而鳳瑛御駕親征的國詔卻並未在青國掀起什麼反對的風浪,或許大臣們早已洞察,這個年輕的君王意欲親自統一斐江南北分裂已久疆土的決心和大志。
親自擴疆開土是歷代帝王莫大的榮耀,鳳瑛欲建立宏圖偉業的決心和志向,早已是無人可擋。為這次的御駕親征,他也早做下了完備的安排和部署。國詔頒下,大臣們紛紛上表歌功頌德,他們也都相信早已爛到骨髓的麟國,經不住青國精兵的虎狼一擊。
永徽二年一月鳳瑛頒下了改元詔書,改永徽二年,為建統元年,嶄新的年號昭示著青國年輕帝王統一東南疆域的魄力。與此同時,青國大軍已整裝完畢,帶著充足的糧草,分東西兩路奔赴邊關。
建統元年二月初二一晃便到,這日陽光異常燦爛,照在身上已經有了早春的暖意,映得峒坤門外三萬孜軍營將士的鎧甲反射出粼粼寒光,耀得人雙眼半眯。
鳳瑛一身金甲,親乘御馬,在數千禁衛軍的拱衛下來到峒坤門。看到鳳瑛身影,頓時雷鳴般的山呼萬歲之聲響徹雲霄,聲勢驚人。
鳳瑛在高呼聲中從容下馬,步履穩健登上閱兵將臺,他微微抬手,頓時軍容肅整,再無一聲,只聞四周招展的戰旗獵獵作響。
嘹亮的號角聲忽而響徹京都內外,號聲一落,鳳瑛左手扶上腰間寶劍,身形挺直,待禮炮九響。他驟然將寶劍高高舉起,隨著他的手勢,數萬大軍齊齊怵變,百官將士齊聲跪拜,震天的呼聲響徹天際。
“吾皇萬歲!”
鳳瑛巋然而立,面容沉肅,躊躇滿志地站在皇城的峒坤門上,傲然睥睨著下方林立的將士,接受這萬軍一拜。
戰鼓擂響,藺琦墨穿戴銀色盔甲,雪白戰披,走上城樓。他與鳳瑛對視一眼,忽而退後一步,單膝跪地,雙臂抬起,鳳瑛鄭重的將手中帥印和兵符交給他,並躬身親自將他扶起。
兩人相視而笑,藺琦墨回身將兵符高舉,戰鼓頓時齊齊擂動,眾人再拜,高呼著。
“青國必勝!”
這一刻九城失色,兵刃的寒光映得太陽也為之避閃。罄冉遙望著城樓上並肩而立的兩人,一個睥睨天下、風神絕世;一個鐵血崢嶸、風華狂肆。
這一刻鳳瑛是意氣風發,滿腔躊躇的,而藺琦墨呢,當他聽著這一聲聲震動九天的呼喝,不知心中作何,想來萬般滋味,定如一杯醇苦的酒,只有自己品知。
罄冉嘆息一聲,卻聞四周驀然一靜,再去望,鳳瑛於藺琦墨已是相攜著步下城樓。他們分別躍上馬背,鳳瑛率先撥過馬頭,其身後陣營兵士突然同時向兩旁分開,讓出一條道路來,鳳瑛飛騎前馳,所到之處軍陣早已一一中分,他金色的甲衣在陽光下閃動著耀眼光芒。
藺琦墨一騎緊跟在他身後,只落下一個馬頭,手中寒劍高舉,隨著他劍光移動,萬軍依序轉身,列隊上馬,紛紛而動。那一黑一白兩騎裂陣而出,黃衣游龍,白袍勝雪,披風高揚肆虐在風中,如同兩支奪目利劍將玄色軍陣一劃為二。
罄冉本便一騎列於孜軍營的最前面,跟著隊伍翻身上馬,隨大隊策馬相追,向南而行。四周龍旗捲揚,塵土漫天,鎧甲擦響,她回頭,極目遠望,高大巍峨的城門已漸漸消失在滾滾的黃塵之中。
雖則大軍早已奔赴邊關,然而孜軍營一行卻還是風餐露宿一點也不敢耽擱,行得極快。對麟的戰爭早已小規模打響,一路不斷有戰報從各路送達鳳瑛軍帳,藺琦墨於鳳瑛也常常秉燭夜談。
兩人似是都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