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前方“令大神”擋道,她始終也沒能變成“一代寵妃”。忻妃?蒙古巴林氏人,倒是有些“野性美”,可惜乾隆不懂欣賞。
嬪?“妃”都分不到一點殘羹冷炙了,皇帝怎麼會想得起各位“嬪”?倒是那些妃子側殿的貴人常在們因著自己的主子“固寵”的打算,時不時的能“侍寢”一回,這樣看來,貴人常在似乎要比“嬪”好一點。只是,她們不是一宮之主,即使有孕生子,生下來的孩子也是養在“宮主”名下的。這樣看,又是嬪好些了……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這令妃的“獨寵”也是有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的,再加上皇帝這陣子為了“氣”皇后,變本加厲毫無原則(當然以前也沒多少原則)的寵愛她,令她產生了“可以公開同皇后叫板”了的錯誤想法。
皇后不願意理她,讓她蹦躂去唄,反正無論出身、人脈、權利還是手段,她令妃都拼不過自己,皇帝樂意寵誰就寵誰唄!反正自己一心教養兒女,處理宮務,坐穩後位,他樂意去哪風流是他的事。因為他的“偏愛”令妃的延禧宮眼看著就要由鐵桶變成蜂窩煤了,她坐山觀虎鬥,權當看戲了,何樂而不為?
皇帝看了賬冊,聽了皇后的“彙報”。皇帝發現,令妃竟然如此“囂張”,不高興了。他“挑釁”皇后,那叫夫妻情趣。你一個小小妃子,啊,剛剛稱了貴妃,居然敢挑釁皇后?這叫什麼?這叫“翫忽職守”、“不服從領導指揮”、“挖封建主義牆角”!反了你了,一個小小貴妃,居然能仗著懷有龍嗣,變著法兒的讓皇后把她自己的分例讓出來!她怎麼敢?誰給她的膽子?
皇帝覺得,這個皇后也太守規矩也老實了,令妃都欺負到她頭上來了她也不對他說一句“委屈”,真令人心疼。我們英明神武的龍龍覺得,他的小老婆欺負了他的大老婆,並且沒有很好的完成“伺候大老婆”的本職工作了。這樣“不遵守工作紀律”的員工雖然不能辭退和立即降職,但扣薪水和“禁足”這類的懲罰還是可以的。於是,皇帝當即在坤寧宮下令,由於令妃最近過於“奢侈”,扣令妃一年的薪水,並且責令令妃在延禧宮“思過”一個月。
皇后在一旁冷眼看著皇帝查賬、發怒到懲罰令妃,一個字都沒有說,只是越發的覺得“帝心靠不住”啊!悲摧的皇帝,還當他給皇后出氣呢,巴巴的看向皇后,企圖得到皇后“感動的星星眼”,結果,卻令皇后在內心裡離他越發的疏遠了。看著皇帝死死的盯著自己,皇后納悶,他這是什麼意思?是等著自己“落井下石”好讓他有個發作的機會,順便免了令妃的罰呢?還是讓自己“寬容大度”的免了令妃的罰?略想了想,皇后只是淡然的看著皇帝,說了一句“皇上英明”,便收了賬冊,招呼容嬤嬤擺膳了。可憐的皇帝,乃就一輩子這樣“求而不得”吧!誰讓你當初不知珍惜呢?
令妃接了聖旨,生生掰斷了一根指甲——這回不敢隨意砸東西了,瞪向坤寧宮方向的眼睛裡,似乎淬了見血封喉的劇毒。
三月某個陽光燦爛的日子,太后的儀仗隊終於從五臺山浩浩蕩蕩的回到了京城。老早就有禮部的人聯合了京城的九門提督,把京城內外的街道好好的“清理”了一遍,閒雜人等、妖魔鬼怪,速速退散!
太后的轎子終於停在了皇宮之中,先是太后大轎後面的一頂小轎先被掀開,裡面走出的,正是陪著太后一同去五臺山的晴兒。晴兒和蘭馨幾乎是一般大小,卻因為太后的“厚愛”仍是小姑獨處。也許,這就是她對那個“看雪看月亮”的夜晚念念不忘的原因——寂寞啊……
晴兒親自走上前去把太后攙出轎子,太后剛剛站定,皇帝就迎了上去:“老佛爺回京,兒子沒有出城相迎,實在是不孝極了。”
“皇帝你日理萬機,能有這份心,哀家就知足了。”老佛爺笑眯眯的回答。真是一幅“母慈子孝”的畫面。
太后一掃,就看見了令妃裝作疲累扶了扶腰的樣子,便隨口道:“令妃懷著龍嗣怎麼還這般勞累,好生養著給我們愛新覺羅家再添皇子才是正理啊!”
“回老佛爺,臣妾能恭迎老佛爺回宮,是臣妾的榮幸,怎麼能說是‘勞累’呢?”令妃倒是真心的微笑、發自心底的“恭迎”太后老佛爺回宮的。為何?還不是因為皇帝給她下的“禁足令”是一個月,而由於老佛爺的歸來,後宮之人都要列隊迎接,她的禁足令也就自然的被“解禁”了!
太后聽著令妃有些“越矩”的回答,略微皺眉,懶得計較。只是把手伸向了同樣皺著眉頭的皇后,令皇后舒展了眉頭,迎上去讓太后扶著她的手臂。太后一手扶著皇帝,一手搭著皇后,在眾人“恭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