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1 / 4)

小說:官人,吹燈耕田 作者:卡車

沒想到這煮私鹽來錢竟來得這般快!

怪不得那些商販冒死都要躲著官府販賣私鹽、從中謀利!

齊大郎幾人都是會算賬的小子,因此張巧兒一說只要一天一夜便能煮出三、五石鹽來,他們立馬就在心裡把那些白花花的海鹽、換算成一串串響叮噹的銅板子兒。

於是換算完後齊大郎幾個一個比一個精神,也不用張巧兒再出聲催促叮囑,便都自覺的瞪大雙眼、盯著那煮鹽的密封器具,每個人的神經都繃得緊緊的、只等那鹽一得了便各司其職

因這煮鹽的法子是張巧兒從前世記憶裡“偷”來的,默寫下來後張巧兒也反覆的修改驗證過,加之這法子說白了其實十分簡單、沒什麼難操作的高科技技術性。因此在張巧兒幾人小心翼翼的運作下,他們不眠不休的在煮鹽的茅屋裡盯了一天一夜後,最後還真是成功的煮出了兩石海鹽來!

這只不過是張巧兒幾人頭一次嘗試著煮鹽,竟然就能摸索著煮出兩石海鹽來,雖然比預期的最低數量還少了一石,但卻已足以讓張巧兒幾人興奮不已、滿心激動!

並且有了頭一次的經驗後,接下來張巧兒等人再煮第二次時便熟練了許多,最終的煮出來的海鹽一過稱、竟足足有四石之多!

這個數目讓張巧兒等人高興得齊聲歡呼、個個都滿臉喜色,就連成天愛繃著一張臉裝酷的齊大郎,見了那白花花的海鹽後、嘴角也下意識的翹得老高!

第四十二章 見好就收

既然這鹽已經煮出來了,張巧兒等人自是很快就把它們挑到城裡去賣。因是私鹽所以張巧兒等人也不敢大張旗鼓的販賣,只敢戴了遮頭遮臉的大斗笠,兵分幾路、先偷偷的尋了幾間不起眼的鹽鋪試探,委婉的問掌櫃的有沒有進貨的意思。

閩南沿海一帶賣私鹽橫行,參與制販私鹽者不僅成份複雜,且人數眾多、遍及各地。在福建路西部的上四州地區(建、劍、汀州及邵武軍),因地險山僻,當地有一半以上的居民常年以販私鹽為生,有時甚至整個村落的人都外出往返販鹽。

因此在閩地沿海一帶,偶爾有人挑著三、五石私鹽到鹽鋪兜售,也不是什麼稀奇事兒、大家夥兒也都心知肚明這鹽的來歷。

雖然偷偷販賣私鹽是犯法的事兒,但因小老百姓賣的私鹽的數量通常很少,因此官府大多時候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懶得理會,只把心思全放在抓那些販賣大批次私鹽的鹽商上。

畢竟那種大鹽商走私一次私鹽的利潤,遠遠超出那些只買三五石鹽的小老百姓。且小老百姓大多隻會在鹽的產地,拿少量自個兒煮的鹽易物、或是換取幾個銅板子兒,大多都沒能力把鹽銷往那些缺鹽缺得緊的地方。

不過張巧兒幾人都曉得他們這是險中求財,雖然不一定會出事,但也不能保證穩穩當當的一點風險都沒。因此齊大郎謹慎的提議大家分成五路,分別把手中的六石鹽賣給六間不同、且所在位置相差甚遠的鹽鋪。

張巧兒幾人一把鹽給打散了賣,最多的那個人也才賣兩石、一點都沒惹人懷疑,五人很快就分頭把那六石海鹽脫了手,統共得了二十四貫錢。

之所以只賣了二十四貫錢,乃是因那鹽鋪收私鹽每石只肯出四貫錢、足足比官鹽的價錢低了一半!不過這些鹽鋪收了私鹽後,大多會以比官鹽低兩、三貫錢的價錢賣出,若是出高於四貫錢的價錢收私鹽,那鹽鋪每石私鹽的利潤就連一貫錢都沒有了,那就不值得鹽鋪冒這個風險收賣私鹽了……

不過即便頭一次煮的鹽只賣了二十四貫錢,但對張巧兒等人來說也算是一筆鉅額收入了,就連齊大郎都沒一次賺過這麼多錢!

因此齊大郎再一次對張巧兒刮目相看,並且忍不住追問道:“四娘,這煮鹽的法子你是從哪兒得知的?”

張巧兒早就猜到一定有人會問這件事,因此她早就想好了說辭,當下便不慌不忙的答道:“早年我暫住在外祖母家時,無意中聽村子裡一個走南闖北的人提起過,那人似乎是從別處聽來煮鹽的法子,據說我們這一帶的亭戶都不是用這個法子煮鹽……”

“那人也不曉得這法子是真是假、可不可行,只把它當成玩笑話說出來給大家夥兒聽。當時聽到的人都覺得不以為然,只有我聽了十分感興趣並偷偷的記下了,從那以後我沒事就喜 歡'炫。書。網'琢磨這個煮鹽的法子,慢慢的便琢磨出有可行性的法子來了……”

張巧兒說著頓了頓,為了能讓自己的這套說辭變得更加逼真,她很快就又補了句:“我先前其實也有些不敢肯定我琢磨的法子能不能成,沒想到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