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恩赦,這先徵後奏是不是……再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府庫裡的軍械和糧草也……”
高君雅一聽,哦,你是怕皇上怪罪,沒事,好辦。他一拍胸脯:“唐公放心,屬下馬上奏請皇上批准徵兵之事。危機時期嘛!”
王威也拍胸脯:“唐公放心,軍械糧草一直是屬下在負責,屬下一定儘快籌集到軍隊所需。咱們三人齊心合力,確保太原平安。”
李淵這個感動呀,和兩個笨蛋共事真是好。站起來拱手施禮:“有兩位幫忙,本留守一定確保太原無事。”
徵兵的工作進行得非常順利,與李淵等人設想的一樣,太原地區的百姓一聽是唐公府為了保衛太原而進行徵兵,紛紛踴躍報名。李淵又命李世民將王威等人籌集的糧草財物等擺放在徵兵現場,給百姓一個來參軍就有飯吃的現場展示,頓時,太原城裡城外的那些流民全都跑來了。而一些被李家父子暗中收留的亡命之徒,朝廷罪犯等,也趁機進入了唐府親屬部隊中。短短兩個月,李淵他們就徵到了三萬青壯。
如火如荼的徵兵工作要告一段落了,後知後覺的高君雅和王威此時卻終於發現問題了。並不是李淵他們暴露了什麼,而是李淵的某些做法引起了兩人的懷疑。除了糧草物資一把抓牢以外,李淵將徵來的精壯全部分配給了自己人。除了他的兒子李世民以外,段志玄和劉政會算是太原的守將,兵馬分給他們帶領也算說得過去。但,長孫順德和劉弘基也成帶兵大將了?這兩人可是朝廷通緝犯,我們不舉報你李淵窩藏罪犯已經很給你面子了,你怎麼敢如此重用他們?
高君雅和王威左想右想,想來想去感覺不對,他們兩人官職上也是武將,是李淵的副手,可李淵卻沒有分給他們一兵一卒,這說明……不對,李淵的心思不好猜了。
拿不準的高君雅和王威商量了一下,決定找人打聽商量一下,看看是不是能找到李淵的把柄或者解除自己的疑惑。兩人找到了幾個自認牢靠的人進行諮詢,其中就有歷史上大大有名的女皇帝武則天的父親——武士彠。幾番暗中談話後,高君雅和王威心裡似乎穩定了一下,對李淵的猜疑雖然沒有完全解除,但也打算多觀察一段時間。
高君雅和王威根本沒想到,他們以為牢靠的人,包括武士彠,早就已經投靠了李淵。他們可都是一些識時務的俊傑,在高王二人前腳離開後,這些人後腳就到了唐公府,將兩人的言行一五一十地向李淵進行了彙報,讓李淵對二人不僅多了一份提防,更是漸漸生出了殺人之心。
瓦崗三年 第三十二章 密議
大業十三年五月,太原的徵兵工作終於結束了,手中有了幾萬精兵,李淵終於長長地鬆了一口氣。萬古基業從這時開始,李淵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膽氣十足。而唐公府裡的人也都知道,戰爭即將開始了。
與高君雅和王威的後知後覺不同,此時的太原城裡,有一個厲害人物已經看穿了李淵徵兵的真實目的。不過,與別人投向李淵不同,這人此時並不打算參加李淵的造反事業,而是決定利用李淵的造反來攀登自己事業的頂峰。這個人就是日後大有名氣的唐朝名將——李靖。
李靖是隋朝名將韓擒虎的侄兒,自幼酷愛學習兵書戰陣。在他還未成年之時,韓擒虎就說他這個侄兒是名將之才,國之棟樑。李靖也正是向這個目標奮進的。只是,人總要遭遇挫折才能成熟,這話也一樣適用於李靖。
按理說,李靖這樣的人應該官運亨通才對,有顯赫的家世,有名將舅舅,還有很賞識他的大隋功臣楊素。可李靖的官運就是不行,都人到中年了,才混了一個馬邑郡丞。
不僅官不大,運氣也不好。劉武周在馬邑叛亂,殺了郡守王仁恭,李靖的官算沒得做了,她不想跟著劉武周當反賊,好不容易才逃了出來。後又隨著雁門的官兵前往討伐劉武周,又被劉武周和突厥騎兵打得大敗而還,丟掉了雁門郡。李靖在雁門失守後趕到了晉陽,向太原郡守李淵彙報軍情,此後一直留在這裡。
現在,李靖站在晉陽城外,看著眼前正在操練的騎兵,俊朗的臉上神情異常嚴肅。他面前的這支隊伍,是長孫順德帶領的。幾千名騎兵在長孫順德的指揮下,變換著不同的方陣,隊形嚴整,衝殺有力,士氣高昂。
看著長孫順德的部隊,再想想李世民和劉弘基的隊伍,太原徵兵得到計程車兵在短短兩個月裡已經被訓練成了精兵,而且其中有近三成是精銳騎兵。膘肥體壯的戰馬,士氣高昂的軍隊,指揮有方的將領,這樣一支部隊,除了楊廣的衛戍宇文化及率領的驍果騎,整個大隋誰人能敵?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