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看到李淵如此悠閒的神態,愣了一下:“父親,您是說……”
走到李世民面前,李淵笑道:“那天商量的時候,你不是建議讓人去疏通嘛,裴寂已經找人去做了。”
“啊……多謝父親。”李世民真是驚喜萬分,暗道薑還是老的辣。
“無外乎就是拿點金銀珠寶出來,既然皇上喜歡,我們也投其所好嘛。”
“是,父親英明。父親,我昨晚去看劉文靜了。”
李淵看了兒子一眼,笑了:“又談了不少理想和抱負?”
李世民也笑了:“昨晚談的不止這些,劉文靜有些話讓兒子轉告您。”
“好,進來說吧。”
李淵到底沒有聽李世民的話起兵謀反,也沒有說不,對劉文靜的分析只是說好,但依然不曾鬆口。李世民無奈之極,只能像以前一樣暗中準備。不過,李世民發現,他的四弟,一直和他不對勁的李元吉離開晉陽了,李淵告訴李世民,李元吉被他指使回老家河內了,說是李建成那邊需要李元吉去幫忙。
這點小小的變化讓李世民很興奮,他敏感地意識到,李淵雖然沒有鬆口答應起兵,但已經在暗中做準備了,李建成在河內可不只是照顧家人這麼簡單。
更讓李世民興奮的是,李淵和裴寂猜對了,皇帝楊廣對劉文靜這種小人物不感興趣,楊廣身邊的近臣對金銀珠寶的愛好超過了對皇帝的忠心。拿到了大量賄賂的御史大夫裴蘊和楊廣的貼身侍候太監王公公,在楊廣高興的時候為劉文靜說了幾句好話,楊廣大嘴一張,赦免了劉文靜,還讓他官復原職了。
一場虛驚過後,太原城又恢復了平靜,只是水面下的暗流湧動的更快了。劉文靜依然在不惜餘力地慫恿李淵反隋,裴寂依然心不在焉地陪李淵尋歡作樂,李世民依然腳下不停地幫老爹訓練李家的騎兵隊伍,劉弘基又帶回來幾百匹戰馬,長孫順德又招募了上千兵勇。
大業十二年的太原就這樣平靜地過去了,新的一年即將到來,李世民沒有想到,劉文靜也沒有分析到,就在大業十三年的正月,發生了一件大事,一件在當時看起來很一般的戰事。然而,就是這兩件事,給太原百姓帶來一場恐慌,給李家帶來了一場小災難,而就是這場小小的災難,直接促使李淵下定了反叛大隋的決心,這是劉文靜和李世民都沒有想到的。歷史的車輪註定要在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的這個春天碾出深深的印跡。
瓦崗三年 第十章 改變(一)
人多了需要糧食,需要必須品,沒有糧食,沒有吃的,是沒有人會跟隨的。隨著前來投靠瓦崗的人在不斷增加,瓦崗寨的這些當家人也愁的眉頭緊鎖。翟讓第一次感到壓力,他只是一個草莽英雄,要想當一個霸主,卻真傷腦筋。
問題的解決比翟讓想的簡單的多,李密一個點子就成功解決了讓翟讓冥思苦想了好幾天的難題。李密的點子說穿了很簡單,那就是打出去。這些年,瓦崗寨奉行的都是守城方略,沒有吃的用的,就去截江,搶財主的貨物,搶朝廷的漕運,搶了就回來,官兵來圍剿就打,把人打跑就算了。
現在的瓦崗寨,人數達到了近二十萬,其中能作戰的人員也近十萬了,再小打小鬧也沒意思。因此李密建議,我們出動出擊,先打瓦崗寨周圍的小城池,打下城池就有糧食,有錢,有裝備,然後再發展,招兵買馬後,繼續打城池,一步步向大城市推進。
徐世勣是第一個跳出來大叫贊成的人,他早就想這麼做了,原來實力不夠,怕出去後回不來,現在不一樣了,完全可以去搶地盤了。其他人也紛紛表示同意,他們都不滿足於只當一個土匪。
瓦崗軍的第一個目標就是滎陽。滎陽是洛陽外圍的一個重要城池,它的重要不在於戰略位置的重要,而在於在它身後,有大隋朝五十四個糧倉之一的洛口倉。用李密的話來說,打下洛口倉相當於拿到一個巨大的糧食倉庫,裡面的糧食不僅夠瓦崗寨吃上幾年,連周圍的貧苦百姓也可以分到不少糧食,在壯大瓦崗寨的聲威同時也能收買民心,招來更多的人投靠瓦崗。
如此巨大的利益面前,別說瓦崗寨的這些頭領們了,就是一個普通計程車兵都是兩眼放光。戰前動員工作根本不需要做,每個人都興奮無比,他們就像看到巨大寶庫一樣,都著急打進滎陽城去。
戰爭進行的很順利,沒有準備的滎陽地區的城池紛紛被打破,瓦崗軍很快拿下了滎陽周圍的各個縣城。暫時得到一些補給後,瓦崗軍一鼓作氣拿下了金堤關,將滎陽城包圍了起來,拿下滎陽就可以直逼洛口倉了,糧食,錢財,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