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中正在登高萬歲山的時候,宜興郡主一行也已經入了大悲寺的山門。寺中早已淨過好幾遍,得信的主持方丈帶著一眾執事僧人外出迎接,隨即陪侍在側的卻是主持本人和兩個七八歲的小沙彌。陪著這些尊貴的女眷轉了一圈之後,主持便退了下去,只由兩個小沙彌在門口應承。這時候,眾人才品嚐起了用本地山泉泡好的香茗,自然而然分成了幾撥。
今天這一行除了宜興郡主、楊母江氏和陳瀾張惠心之外,還有隆佑長公主之女永樂縣主、安國公夫人、應國公夫人、南陽侯夫人……統共十個人,不是皇親國戚,便是家族相對獨立不涉爭鬥,如後頭三家勳貴更是已經式微多年的。這會兒宜興郡主帶著江氏和陳瀾張惠心單獨進了一間禪室閒坐喝茶,閒聊了一會,她就看著陳瀾說道:“阿瀾,看你這樣子,在外頭還不得閒這些日子難為你撐了下來,今天好好散散心,別想那麼多有的沒的。”
陳瀾原有些心不在焉,此時聞聲抬頭,卻是錯過了宜興郡主的前半句,笑著要掩飾時,卻不想被張惠心在臉頰上捏了一把,忙轉頭沒好氣地瞪著她。
“看我做什麼,登高就是為了放一放心頭的鬱氣,哪像你這麼重的心思天塌下來有高的人頂著,反正砸不到我”
江氏見張惠心雖已經是**打扮,言談間卻仍不乏少女嬌憨,不禁也笑了起來,又看著陳瀾關切地說道:“三小姐,郡主和戴夫人說的是,今天既出了來,就好好歇歇松乏松乏,畢竟是難能的機會。出城踏青從前往往都是在雙塔寺那些城內的地方,走一趟遠郊難得。”
義母這麼說,義姊這麼說,將來的婆婆也這麼說,陳瀾自是點了點頭,心裡不免想起楊進周昨天親自上門送了重陽節禮,又送了自己一串精緻的黃楊木珠手串。品嚐了一杯香茗之後,及至上暖轎時,她方才得知下一處去的是龍泉庵,不禁挑了挑眉。
竟是八大處中她從前用輪椅推著病弱的弟弟唯一遊全的龍泉庵麼?
想當初那位太祖林長輝,還真是一個有趣的人。據那日記所說,幾乎後世北京有的那些地方,楚朝建立之初,他把有的都大力修繕了一番,沒有的一座座都依照記憶造了出來,彷彿有了這些就能追憶那個再也見不著的時代,既是大手筆,也是小意氣。
從這一點來說,史書上雄才偉略的楚太祖,民間傳言中紫微星下凡的神人,其實也不過是一個尋尋常常忘不了過去的普通人而已。這一座座廟宇建築,別人也許會覺得這是太祖信神佛,可究其根本,卻是為了忘不了的過去。然而她呢?午夜夢迴,僅僅半年,她對於那個時代的記憶彷彿已經不剩下多少了……
PS:五月頭幾天更新不太穩定,抱歉……接下來會努力彌補的,以上
第一卷 京華侯門 第二百五十章 尋秘龍泉庵(上)
第二百五十章 尋秘龍泉庵(上)
西山八大處不但在後世的北京聞名遐邇,而且在如今的楚朝,也一直是上至達官顯貴下至販夫走卒最愛遊玩的地方。這兒四季風景如畫,眼下這深秋季節,秋霜過後層林盡染滿山紅丹,恰是賞心悅目,行走其間更是心曠神怡。因而哪怕是這些平日最講規矩的貴婦們,也忍不住把轎子的窗簾拉開一條縫,盡情欣賞著這秋日勝景。
等到了龍泉庵前下轎,站在那青石匾額前,陳瀾不禁一陣失神,恍惚間彷彿又穿越了數百年的時光,回到了從前自己帶著年幼弟弟站在這山門前的時候。
“妹妹,別愣著了,趕緊進去啊”
陳瀾被張惠心的一陣嚷嚷聲驚醒,這才覺察到人家用力拖著自己往裡頭拽。身不由己地進入了寺門,她就一下子看到了那一座雕欄方池。就只見那座方池以青石圍砌池壁,潺潺水流至西邊池壁的石龍口流出,涓涓細流掉入清澈可鑑的池水中,激起了好些水花。儘管這兒沒有滿池的硬幣,泉水亦是清澈,她卻再一次陷入了微微的失神。
“這是太祖爺敕建的龍泉庵,這水池名曰龍泉池,是昔日楚國公親筆畫下圖案,由工部請了巧匠,從龍王殿下的石洞中引出的活水。”宜興郡主徐徐走上前來,並不避諱那個已經湮沒在歷史中的名字,“落成之日,太祖爺和楚國公曾經一同蒞臨,據說還在大雄殿和龍王堂中先後上了香,楚國公一時興起,提筆題了一首甜水歌》。”
說完這話,宜興郡主就轉頭對侍立在側的庵主問道:“那石刻據說是太祖御命還留著,可當年的真跡我翻閱過典籍,記得也是龍泉庵收著,如今可還在?”
那庵主是個四十出頭的中年尼姑,衣著樸素眉眼清秀,唯有右手的手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