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外圍都戒嚴了,禮部都開始在悄悄擬定相關大儀章程了。
這一病很是時候,三皇子樂了。有外面秘旨輿論做底子,他現在又掌著政權,聖上有個萬一,很順理成章就上位了嘛。到時候如果有需要,便弄個順承天意的秘旨出來見見世人,哈哈,就全齊活了。
裴家當然也懂這個理兒,這下真急了。苦等了這麼多年,怎麼會要個這樣的結果?萬一大勢定,萬一五皇子被害,還有什麼指望?這時候,得拿出實力逼一副才好。裴家軍當即表示:三皇子你代政不尊上意,毒害聖上龍體,我們要勤王。於是列陣作勢要入京。
常家軍表示,三皇子代政正是上意,你們敢不尊聖令,我們才要為國除奸呢。於是列陣與裴家對上。
於是大湯南邊,兩家幹起來了。
硬碰硬常家軍當然不是斐家軍對手,沒支撐到三皇子急令的各地援軍到達,常家軍已經三下五除二被差不多打殘了。畢竟聖上沒死,明旨沒下,三皇子是不是最後新主誰也拿不準,其他地方的駐軍就有些磨蹭,包括先行到達的山東軍,不但人數少,而且很應付,雖然到了,卻一直不肯跟裴家軍正面接觸,將在外三皇子又遙控不了,等再接到的,便是常家軍被滅的訊息了。
斐家一看反正都這樣了,滅一個是滅,滅兩個也是滅,做了反臣賊子也是你們逼的,乾脆,把過來的山東軍也滅了再說。於是反而追著山東軍打起來。
這下,各地駐軍便有些同仇敵愾了,你斐家軍也太橫了吧,保家衛國有功是沒錯,嫌三皇子公報私仇也勉強算你個自保,可現在,山東軍也是聽令行事,並且人家都躲著你了,你定這麼不依不饒的,你這是,要反麼?
76第76章
斐家軍威風抖起來了;但也只是震懾下京都而已,要真反他還是要觀望的。現在不但各地軍隊觀望中,連斐家軍內部;也有不小的紛爭。那些不滿朝堂弄權者耍陰謀的沙場浴血的猛將比較多,但打嘴官司的也比較多,畢竟大家以前乾的是保家衛國的活兒;理直氣便壯,現在忽然改了風向成內鬥,砍的是同胞;這事兒就有些需要斟酌了。
更有政治嗅覺敏銳的當地駐軍將領;雖然也在裴侯爺的領導之下,但一早發現事兒不對;各種藉口暫不參與。
所以現在比較鐵桿的,還是那幫斐家最直接帶領下的部隊。所以西南軍雖號稱三十萬,但真為裴家衝鋒的,可能得去一半。並且,此次衝突中,也損了小几萬人馬。
京城裡雖然戒了嚴,但自從常家被滅之後,三皇子就如履薄冰:為毛各地兵將敢不聽指揮,不積極主動呢?為毛竟是裴家得手?斐家想擁立自己外孫子那是自然,但若這外孫子沒了呢,他們是順是反?
總之為安全計,手刃親弟也顧不得了,三皇子便下了密令,將五皇子秘密處死,對外宣稱:裴家軍派人劫獄,五皇子死於混戰中。
結果此秘令被賀正宏帶兵截下,並且將三皇子也一併拿下了。
因為老皇帝又挺過去了,再次宣佈復出接掌大權。
三皇子有重大過錯,不該囚禁五皇子。五皇子本人先有串聯外將行為,亦是過錯嚴重。總之此二人引起一起不小的內亂,各自得了申斥,全部讓遠離政事,面壁思過去。
這樣的處理實在是太過輕拿輕放,但沒辦法呀,皇上成器的兒子只有這麼兩隻了,不好再大動了。
這樣的結果,讓裴家不尷不尬的,雖然也得了申斥,但到底老皇帝沒有對其動粗,他們也不好先動手落得罵名,只好低頭認罵,然後馬放南山。而先前入過冤獄的楊家老將軍,被調任東南,去收籠常家舊軍,重整當地防務。
並且這次復出,皇帝表示自己服老了,要準備立太子了,命各司薦人選陳理由。立太子本是皇帝一句話的事兒,現在權力下放,願意聽聽大眾的聲音,集思廣益,於是各方人士都開始使出混身解數破題。
。。
西北最近也開始亂起來,盜賊橫行。
這些盜賊綁架勒索偷盜搶劫,來去如風。物件多是富有官商,連為朝廷準備的年課銀子都沒放過。據說有倒黴的富商家,糧庫錢庫,顆粒不留啊。象大姐夫孟家這樣的人家,把許多鋪子都關了門了。而開著的,也是每晚早早關門大吉了。
細數下來,周邊各郡各縣,竟然無一倖免地遭過賊。
有人說這夥兒賊子,就是前番從南部流躥過來的。
南部打起來了,這夥子人更是趁亂搶劫,賺得肚肥腸滿,還滅掉過幾撥正規軍,就這麼安然撤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