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交予兒臣打理,還說……”
司徒偃道:“還說什麼了?”
“還說治大國若烹小鮮,兒臣可從小見大……”司徒遙的聲音越來越小。
司徒偃眼看著這個孩子開始在自己面前玩心計,他一向看重太子,發覺長心眼了倒也不惱,只恨這孩子又不會籠絡人心,輕易便被人告了出去,又被老師隨便說了幾句便熱血上頭,竟想以太子之尊去經商!
司徒遙是元后掙命生下的兒子,彼時司徒偃心思全在西北戰場,雖然得了兒子很高興,但忙著御駕親征的事宜,第一次當父親的感覺和第一次領兵上戰場的感覺混雜在一起,加上那次親征戰果不佳,讓他對這個小娃娃感情很是複雜。
因著生母已喪,司徒偃又不想立後,便將芳嬪吳氏冊為貴妃,將剛出生三天的司徒遙養育在她身邊。等他親征回來,司徒遙都半歲了,卻連個小名也沒人敢起,只大皇子、大皇子地叫著,聽得司徒偃終於心中愧疚了一回。待他抱起那孩子,孩子靈動的眼神看著他,也不認生,只咧嘴笑著,司徒偃方才有了些做人父親的自覺。
此後父子互動日多,感情日益親厚。待到司徒遙四歲時,司徒偃又要親征,這次親征前,他將司徒遙立為太子,並留下密詔,倘若他有什麼意外,自有良臣輔佐太子登基。這一次親征雖然危險重重,卻終於滅了心頭大患,疆土又闊充不少,讓他心情大好,好到回京之後發現朝中忽然就有了太子一黨也沒甚在意。
……
這一日父子對談直至晚膳時分。高有道不待請示,便將太子的膳食也安置在乾清宮裡,果然司徒偃並沒說什麼,攜著司徒遙的小手一同坐下。
司徒遙剛出了乾清宮,想要大出一口長氣,忽又想起這地方是父皇的眼皮子底下,便把那口氣又憋了回去。回到東宮還沒坐下,便有吳貴妃那裡的大宮女過來傳話,要太子明日一早千萬記得去給貴妃娘娘請安為上。司徒遙一聽便覺得煩,可吳貴妃畢竟是他養母,老是拖著不去請安也不好,可是想起吳貴妃孃家給他惹來的禍事,就實在提不起精神頭兒來應付這位養母。
貴妃吳氏,本是太后宮中的女史,被太后看好賜給了司徒偃,短短几年間便升為嬪,即使太后仙逝,也沒能阻擋她在後宮的上升態勢。更加上她與元后親厚,讓司徒偃在元后死後第一時間想起了她當司徒遙的養母。
當時她因此越過妃位直接封了貴妃,不光養著元后的兒子,還在宮裡代掌鳳印,一時風頭無兩。別說她自己夢中,就是宮裡其他的妃子們,也都認為吳貴妃變成吳皇后只是遲早的事情了。
卻沒料到司徒偃根本就沒想再立後,沒多久便以她養育皇子辛苦為由,另封了個劉貴妃,讓兩個貴妃共同協理後宮。更漸漸地,宮中皇子、公主一個個出生,她身邊雖有大皇子,卻始終沒能生出自己的孩子來。本來她還想用些妙法讓自己懷孕,卻在延醫問藥的過程中,不小心得知不讓自己懷上孩子正是聖上的意思,說是有人向聖上進言,怕她有了自己的孩子便會對元后之子不利!
司徒偃無可無不可,他對後宮之事本就不甚在意,既然有此進言,那便防微杜漸好了,至於吳氏若是知道了會如何作想,根本不在他的考量範圍之內。
剛得知這個訊息時,吳貴妃只覺五雷轟頂,總算她還記得假裝不知道。但此後對待司徒遙時,心裡便有了根刺。
即便司徒遙被立為太子,宮裡人都說,即使吳貴妃沒能當上皇后,但憑著太子養母的身份,將來太后的尊位準跑不了。這些羨慕嫉妒恨都沒能讓她對司徒遙再次真心實意起來。
小孩子最是敏感,你是否真心待他,他似直覺一般都能感受得到。於是,也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司徒遙便不再纏著母妃問這問那,也不再非要母妃給自己講故事、拍拍抱抱了,待他搬進東宮,年紀漸長,與吳氏母妃更漸漸似只剩下每日請安的儀式了。
直到吳貴妃得家人警示,方察覺自己犯了大錯。既然那個薄情寡義的現任皇帝是指望不上了,那還不抓緊未來的皇帝?
於是又是噓寒問暖、送湯送水,又是牽線搭橋,讓太子能時常得知外界訊息而開闊眼界。司徒遙也不是笨蛋,他自知生母孃家已經被父皇打壓得沒用了,那吳氏母妃這裡就是自己外家了,自己漸漸年長,最忠心的班底可不就是他們了麼?
兩相便宜之下,這母子二人的感情又好了起來。因此這回司徒遙被司徒偃責罰,首先想到的就是去找吳貴妃求助。
第二日,司徒遙去給吳貴妃請安之時,得了貴妃道歉的眼淚數滴,空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