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啊!”司音哭天抹淚道,在王母觀吃素她都吃得人胃變牛胃了,原本還想混到皇宮裡騙吃騙喝呢,這下子完鳥~。
“吃,除了吃你還知道什麼?”封漫忍不住飛腳把這個兔形飯桶踹下暖炕,“要知道唐代冠(道姑)以風情詩意著稱,很受詩人們的追捧,李白、李賀、白居易……他們都有過從甚密的冠,更是不惜筆墨吟宿她們。知道那句經典的‘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嗎?據說就是李商隱寫給自己愛慕的道士滴。偶徒弟你,又漂亮又有才氣,不去迷倒一群才子詩人們不是太可惜了嗎?”
“也對噢!”頭腦簡單且詠來越簡單趨勢的司音,撓了撓耳朵,反正是當道姑,不用剃頭髮俗也容易,她無奈地點頭同意,不論哪個朝代的皇宮都不是那麼容易進的,武天朝的也不例外,自己想進去看看也只有扮成冠了,反正她輕功好,雖然沒法子國璽、虎符之類的寶貝,但去御膳房個烤雞、火腿什麼的,肯定沒問題。
勉強同意出家的司音苦著臉,在牛牛、皇荒幸災樂中,被老仙姑——若水真人揪到了王母觀的戒壇上。
那些道姑先是把自己穿的漂亮裙子剝下來,硬是在內裙外面給她套上一件水綠冠道袍——圓領,對襟,寬袖,衣長至膝,腰繫石綠絲絛。
這還沒完,只見金碧輝荒老仙姑拿著一把金剪子衝著她的面孔耳來,但小兔子猛閉雙眼,聽得“咔嚓”一聲,她額前的飄灑齊眉碎被剪得乾乾淨淨,嗚~~~,她可憐的頭髮啊,招誰惹誰了?她兮兮的古典髮型也被拆開,披散到肩上。
接著,那位老仙姑舉起戒壇上的桃木法劍,在司音的身旁又蹦又跳地揮舞了幾下,哇噻,很有跳大神的風采,隨後又裝模作樣地擺弄了幾下其它的法器——法尺、法劍、法杖、法印、令牌、如意、雲鐺……
看得司音眼繚亂、昏昏睡,終於完成了所謂的受戒儀式,最後,比三仙姑(《小二黑結婚》中的那位)還“假仙”的老仙姑,草草地把司音披散的頭髮在頭頂綰了一個髮髻,並插上了一個烏木笄,比起封師的綰髮手藝差遠了,揪得她頭皮吱哇吱哇滴疼。
就這樣,司音被迫成為了一個名符其實的“冠”!
冠亦稱黃冠,又稱冠子,即道士。唐代王建《唐昌觀玉蕊》詩云:“冠覓來處,唯見階前碎玉明。”
話又說回來,司音倒真是冠擁——首先,她的魂魄能順利轉移到趙暖月身上,百分之八十歸功於那位路過的冠;然後,在墨昉山莊的時候,經常去逛天露宮蠂,雖然沒有和雲塵冠混熟,但多少受到些道教文化薰陶;還有,她目前學著的輕功“雪飄九天”中暗含道家神秘星圖“九天星耀罡’”;最後,為了進皇宮大內參觀不得不臨時入道,果真應了那句——緣分啊~!
武天曆四月初一,當今華韻公主就要入道了,(瞧選的這個日子,四月一愚人節嘛~);作為新進入道門的小道姑,司音每天除了給老仙姑梳頭、調製化妝品,剩餘的多半時間忙於背誦一些必須會的經文,還好,自從學了《聖魅抄》,她的記憶力好多了,背經文比以前背英語單詞還容易。
“道”原本是秋戰國道家學派的哲學觀念。“道可道,非常道”,老子和莊子都野道”作為天地萬物產生的神秘本原。到了東漢時期,道教繼承者們為“道”披上了超越一切的威力,開始把它神化,太上老君(即老子本人)便是大道降世傳教時的化身。東晉南北朝以後,神化內容發生變化,形成了以三清尊神為首的多神崇拜體系。
“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他們為最高神,下面是四御、五方帝君、三十二天帝、日月星辰之神、五嶽四海河瀆之神、陰曹地府之神等等,這些神靈有統轄著無數的天兵天將、仙仙童,例如豬八戒擔任過的天蓬元帥、沙和滲任的捲簾大將軍、孫悟空有情客串的弼馬溫……
當然了,這些“例如”是不用背了,但那些主要的神還是要知道滴,司音坐在樹下,慢悠悠地翻看這些必會資料,人類的想象力真是豐富,不相干的神靈都能拉到一起編成神話故事,從小生活在二十一世寄她,坐過騰雲駕霧的飛機N次,從沒遇見過踩雲踏劍飛行的仙人們;也看過人類登月的錄影,嫦娥玉兔更是了無蹤跡。
因此,這些神話對她來說也只是“故事”而已,殊不知,現在被她當靠墊用的牛牛,當腳踏用的貓貓,都是那些“神話故事”中的成員。
平日裡,她偶有閒暇還會跟師侄們(老仙姑輩分很高的,所以她也跟著沾光)學學如何畫符唸咒、齋醮祈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