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部分(1 / 4)

小說:嗜血的皇冠 作者:

守軍這才彎弓搭箭,濫射如雨。

魯奇等人殊死而戰,以弓弩還擊,同時點燃火炬,連續往浮橋上投扔。浮橋火起,火勢藉著風勢,一燒不可收拾,浮橋很快斷為兩截,塔樓隨之崩塌,橋上守軍皆墜於江中,葬身魚腹。

橋樓俱毀,魯奇等人移開攢柱,岑彭大軍乘勢前行,與公孫述的水師大戰於長江之上。

公孫述水師的主力戰船為枋箄,以木竹製成,頗為簡陋,無論進攻還是防守,都遠非岑彭戰船的對手。當然,公孫述也造了一艘十層赤樓帛蘭船,光聽名字就夠嚇唬人的,然而卻只有一艘,主要用來充門面、鎮場子而已。

蜀軍向來將荊門、虎牙視為馬其諾防線,以為萬無一失,如今見漢軍輕易突破,殺到眼前,軍心頓時大亂。

江水滔滔,殘陽夕照,岑彭大軍順風並進,如虎入羊群,所向無前。蜀兵大潰,借用水滸傳》中浪裡白條張順的一句打劫名言,不是吃了板刀面,就是吃了餛飩,淹死者數千人,戰死者不計其數。

十層赤樓帛蘭船掉頭便逃,無奈航速太慢,早被一群冒突露橈團團圍住。漢軍登船而戰,斬蜀軍大司徒任滿、生獲南郡太守程汎。翼江王田戎僥倖逃脫,退保江州(今重慶市)。

經此一戰,公孫述苦心經營多年的水師全軍覆沒。對於漢軍來說,長江水面從此暢通無阻,任由橫行。儘管如此,由於巨大的地形障礙,遠征依然艱難而緩慢。岑彭一路溯江而上,嚴令軍中不許擄掠,百姓大喜,爭開門降之。到了六月,岑彭抵達巴蜀門戶江關(今重慶奉節縣),巴蜀大地洞開眼前,且按下不表。

【No。6 刺客】

按照劉秀的戰略部署,滅蜀之戰為雙拳出擊,岑彭和來歙齊頭並進,南北鉗擊,最後會師於成都。為了協調時間,統一步調,由路途艱險的岑彭先攻,等到岑彭拿下江關,進入巴蜀,來歙再大軍出動。

且說岑彭進入江關,來歙聞報大喜,即刻揮師南下,直逼漢中。公孫述漢中守將為王元、環安二人,屯兵於河池。來歙圍攻河池,大破之,乘勝向白水關挺進。

來歙攻下河池,距離成都的直線距離已不足四百公里。成都震駭,人人自危。公孫述久聞來歙威名,隗囂就毀在來歙手上,如果能除掉來歙,無疑可以大挫漢軍士氣,極大緩解眼前這場危機,於是秘選刺客,潛往漢軍營中,行刺來歙。

刺客姓甚名誰,今日已經不得而知,然而絕對是高手無疑。至於此次行刺過程,史冊同樣未予記載,或許是史家覺得沒必要在這種小人物身上浪費力氣,而且讓這種人物青史留名,弄不好還會教壞青少年,敗壞社會風氣。總之,在史書的記載中,下一個鏡頭,就已經是刺殺成功,來歙的胸口忽然就被插了一把劍,眼看便沒救了。

來歙自知必死,命人急召副帥蓋延。蓋延趕至,見來歙癱臥於榻,面白如紙,血流遍地,心中大感悲慟,伏地而泣,不能仰視。

來歙見狀,怒斥道:“又不是小兒女,哭什麼哭!我遇刺客,不能再報效國家,因此才召你前來,以軍事相托。你再敢如此,我雖然中劍在身,難道就不能命人殺你?”

蓋延強忍悲痛,收淚起身。來歙向蓋延交代完軍中事宜,又從容作書,向劉秀簡單交代了幾句後事,然後擲筆於地,拔掉胸口之劍,血如泉噴,須臾氣絕。

劉秀聞來歙遇刺身亡,又見來歙絕筆之書,淚下如雨,悲傷莫名。

劉秀從小到大,只敬重過兩個人:一個是長兄劉縯,另一個就是表兄來歙。而這兩個人也都真心愛他,在他還不強大的時候,給過他最需要的保護。來歙喪還洛陽,劉秀親自戴孝,乘輿縞素,臨吊送葬,贈來歙中郎將、徵羌侯印綬,諡曰節侯。

范曄後漢書》贊來歙曰:“款款君叔,斯言無玷。方獻三捷,永墜一劍。”以來歙平定隗囂之功,理應躋身雲臺二十八將之列,且必居高位,無奈因為是劉秀的表兄,身為皇族,不得已而避嫌,和鄧晨、李通一樣,終不得列名,惜哉。

來歙既死,適逢羌族又在隴西叛亂,其勢浩大,危及三輔,劉秀只得緊急召回關中大軍,先行平定羌族叛亂。

變出莫測,南北夾攻蜀國的預定部署已被徹底打亂,接下來戰事該如何進展?劉秀於是賜書岑彭,告知關中大軍撤回之事,並徵詢岑彭的意見:如果你有意獨自伐蜀,我不阻攔。如果你覺得少了關中大軍的呼應,滅蜀難以成功,不宜孤軍深入,那就暫且休兵安民,等到關中大軍抽出身來,再行伐蜀也不遲。總之,你在前線,是戰是退,由你定奪。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