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既然選擇了後宮,就應該明白後宮的生存法則。她肯定很愛弟弟,很想為弟弟生個孩子,但帝王沒有愛情,帝王也給不起一個女人愛情,弟弟已經履行了當年金屋藏嬌的諾言,已算是仁至義盡了!這讓我想到了多年前父皇宮中的女人____慄姬,當年在與母親的角逐中,她敗下陣來,孤寂而死,現在又是阿嬌!多年前,我驚心於母親的殘忍,多年後,自己也將成為母親那樣的人,唉!楚服的到來讓阿嬌多日的愁眉苦臉現出了笑容,就讓她高興一下吧,我想如果真有那麼一天,我間接拿走了阿嬌的後位,一定要保住她的富貴!
幾個月過去了,咒語唸了千萬遍,不但沒有咒死衛子夫,而得意忘形的楚服和女徒弟們更忘了皇宮是什麼地界,一天天肆無忌憚起來。陳嬌的變化是那麼明顯,就連很少接近她的劉徹最後都感覺到了。於是東窗事發。弟弟將此案交給張湯審理,而且下令要窮究到底。張湯的追查雷厲風行,很快就有了結果。
楚服被定下“為皇后巫蠱祠祭祝詛,大逆無道”的罪名,而輾轉牽連的小巫以及皇后宮中知情大殺一通之後,二十七歲的弟弟於七月乙巳日頒下了廢后詔書:“皇后失序,惑於巫祝,不可以承天命。其上璽綬,罷退居長門宮。”——十幾年的夫妻情分,至此戛然而止。不知情的宦官宮女三百餘人,一起被當街斬首。我的心猛然一顫,此案株連甚廣,怕不僅僅是為了阿嬌的巫蠱,弟弟想趁機機會將宮中祖母和母親的勢力清除,讓後宮徹底變成自己的後宮啊!
館陶長公主得知這一訊息,不異是晴天霹靂,她害怕女兒惹下的大禍繼續牽扯下去,連忙趕進皇宮向自己一手扶立起來的皇帝侄兒下跪求饒。這時的弟弟還年輕心軟,想到從前的情分,承諾絕不追究姑媽和表兄一家,更表態會照辦當年“金屋藏嬌”的許願,阿嬌雖然不再是皇后,仍然享有和從前一樣奢侈的物質待遇。大鬆一口氣的姑姑對於弟弟的答覆已是感恩戴德,不敢多說便返回了侯府。雖然妻子帶回了口信,姑父堂邑侯陳午卻始終對事情會如何演變擔驚受怕,他很快就病倒了。就在女兒陳嬌被廢的第二年,姑父就一病而死。在堂邑侯的喪禮上再見姑姑,她還是那麼傲慢,見到我仍是滿腹怨氣,:“要不是劉徹娶了我的女兒阿嬌,你們姐弟怎麼能有今日的富貴,我看在這情分上幫忙,這個皇帝輪得著他做嗎?現在他坐穩了皇位,就廢掉我的女兒,真是忘本!”我不願和她多費口舌,只是冷冷的回了一句:“誰讓她的肚子不爭氣?”長公主姑姑確很聰慧,她可以在父皇一朝遊刃有餘的遊走於父皇、祖母、梁王等人中間,讓自己的女兒成為太子妃,但她太貪了,一個“貪”字矇住了她的眼睛,讓她只有看得到眼前的一點點世界,就像這次,我冷冷牟話已打動不了她,她心中裝的不是死去的丈夫、冷宮中的女兒,而是家中一位俊美的、比她女兒還小的男僕董偃。
哎,她畢竟是我的長輩,這點小事我也不好說什麼!她的行為讓我聯想到了現代的富婆包養育二爺和玩鴨子!雖然生活在2000多年前的時空,可她思想開放的程度絲毫不比現代人差,漢代的女子的確沒有後世那樣講究三貞九列,拋頭露面、走親訪友是平常之事,寡婦再嫁也沒有人說三道四。可能是儒家大一統思想在漢代剛剛形成吧!她雖已年近五旬,卻保養得當,看上去頂多三十出頭,榮華富貴什麼都有,唯一缺少的就是一個男人的關愛,可能那個叫董偃的真的能讓她快樂吧!
(三十四)龍城之戰
馬邑之謀失敗後,元光三年、四年、五年,匈奴為了報復,不停入邊燒殺,漢匈關係的破裂只是早晚。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弟弟終於下令再次出擊匈奴。選派了四員大將衛尉李廣封驍騎將軍、衛子夫的大姐夫公孫賀被封為輕車將軍、衛青的好友太中大夫公孫敖封騎將軍、衛青封車騎將軍,每人各領一萬士兵,出擊匈奴。四人中惟有衛青是外戚,依靠姐姐的力量青去直上,這樣的人在朝中或許會有勢力,但在軍中是最讓人看不起的,他從未讀過兵法,從未帶過兵,我也擔心他打敗仗。突然我想到了衛青家有個西域人的鄰居,他熟悉匈奴的地理環境,建議衛青帶上他。衛青謝謝我的提醒,不知怎麼,再面對昔日的騎奴,我越來越不敢正視他,特別是他那雙眼睛,是不是他地位的變化?
出征前韓安國就曾諫言,匈奴人逐水草而居,無固定居所,很難找到;即使找到了,漢軍也已精疲力盡,也打不贏;即使打贏了,也划不來,漢朝非遊牧民族,打贏了佔了大摹、戈壁灘也沒有用。這更增加了我的擔心,子夫再次懷有身孕不方便出宮,拜託我送衛青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