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翌日,我們籌備多時的“新歌劇”紅樓夢便開演了。
受到演出條件所限,我將紅樓夢的故事簡化了一下,主要描寫寶黛釵的愛情悲劇。
第一幕叫做似是故人來。
主題曲便是梅豔芳的那首《似是故人來》。
這是我當年在教坊大賽上一鳴驚人的歌曲,也是我最喜歡的流行歌曲之一。
網上多傳此歌詞曲軍事羅大佑所作,其實歌詞乃是林夕的作品。
半文且善用典的歌詞細細品來,很有林氏詞作的風格。
“同是過路,同做過夢
本應是一對
人在少年,夢中不覺
醒後要歸去”
這一段很似寶黛在大觀園這片樂土中美好的感情。
“三餐一宿,也共一雙
到底會是誰
但凡未得到
但凡是過去
總是最登對”
這段恰似那句:縱舉案齊眉,到底意難平。
“何日再追;何地再醉
說今夜真美
無份有緣,回憶不斷
生命卻苦短
一種相思,兩段苦戀
半生說沒完
在年月深淵
望明月遠遠
想象你憂鬱”
這段仿如再說寶玉對黛玉的思念。
“留下你或留下我
在世間上終老
離別以前
未知相對當日那麼好
執子之手
卻又分手
愛得有還無
十年後雙雙
萬年後對對
只恨看不到”
還淚一世,只落得斷腸結局。
或許是當初我憑藉此歌勇奪優甲的緣故,當我走上臺緩緩唱起此歌,臺下已經是一片掌聲。
其實這首歌再好畢竟也不是專門為紅樓所作,因此上多少都有牽強附會之處,但卻已經是我能找到的較為貼切的作品了。
我唱完這首開場曲《似是故人來》之後,瑛瑛和沁蘭走上臺,表演黛玉進賈府,寶黛初會的一段。
我在劇本上,第一幕到寶玉覺得黛玉眼熟,便已完結。
第二幕叫做木石前盟,專門講述寶黛前世——神瑛侍者和絳珠仙草的故事。
這段我沒有想到適合的歌曲,採用了瑛瑛提議的淨堂民歌做改編。
第三幕是黛玉探寶釵,故事取自“探寶釵黛玉半含酸”那一回。雖然我的劇目時間有限,但我卻願意把這一段故事搬上舞臺,因為在我心中這是最能表現三人性格、矛盾以及黛玉之聰慧的段落,第一次讀來就有驚豔之感。
第四幕女兒之谷,主寫大觀園中快樂的生活,包括寶黛訴衷腸、諸人起詩社等。寶玉表白的那段,我採用了張學友的《一路上有你》。但由於演員限制,表演結果我個人不是太滿意,而觀眾似乎看得比較有興趣。
第五幕大廈將傾,寫賈府將要出事,眾人皆慌亂。
第六幕雪上加霜,寫賈母仙逝,黛玉失卻支援,有貴族慕黛玉美名而來,表示願意對賈府施以援手,條件是娶黛玉。
第六幕偷天換日,寫眾人假意為寶黛舉行婚禮,實則將寶釵換與寶玉,將黛玉送與貴族,黛玉在轎中發覺異常,找到藉口在湖邊下轎,投湖自盡。而寶玉在蓋頭掀起的一刻發現自己所娶的是寶姐姐而非林妹妹,大受刺激。
第七幕萬鳥歸林,寫寶玉哭黛玉,貴族未得到黛玉,賈府失救,呼喇喇大廈傾,眾人皆是慘淡收場。寶玉貧病交加,對黛玉思念過度,到她自盡的湖邊,見到黛玉幻影,被幻影yin*而落入湖中身亡,一對有情人雖然生不能同裘,死後也算同穴。
我用《紅樓夢》改變的這個劇本,與原著相比,多有刪減以及捨棄,並且去掉了對封建制度的諷刺,著重講述寶黛的愛情悲劇,特別是黛玉投湖和寶玉最後掉入湖中的情節參考了梁祝,這使得他們的愛情更加悽美,而黛玉被貴族索求不得投湖自盡來源於一些紅學家和《紅》書愛好者的揣測,我在這裡為了突出戲劇衝突,便不顧狗血程度大膽採用。
畢竟戲劇不同於小說,戲劇要吸引人,必將在短時間內表現儘可能大的矛盾衝突來吸引觀眾。
首演結束後,我們都很緊張。站在臺上,看著觀眾們鴉雀無聲地盯著我們,不知他們到底是什麼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