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是小組第一了。
在提前以小組第一齣線之後,拉齊奧的備戰重心就從歐冠中轉移到了聯賽裡。
這其實就是常勝在戰略方面的一貫風格。
打歐冠比賽絕對是一開始上來就發力,儘量爭取提前出線,以及提前以小組第一的身份出線。
這樣做雖然聯賽開始之後會辛苦一些,因為同時也要保證聯賽的成績。
但是好處是顯而易見的。
早早確定了出線之後,拉齊奧就可以暫時放棄歐冠小組賽剩下的其他比賽了,將重心轉移到聯賽中。這樣聯賽裡的表現升級,聯賽成績也隨之走高,在聯賽中就可以領先第二名更多分。這樣當明年二月份歐冠淘汰賽重燃戰火的時候,拉齊奧在聯賽中已經處於了一個相對有利的位置,他們能夠領先第二名多分。
這樣常勝的球隊又可以暫時戰略性放棄聯賽,選擇助攻歐冠。
最起碼保證肯定可以闖過歐冠第一輪淘汰賽,晉級八強。
這樣球隊的可迴旋餘地就大多了。
而在賽季一開始就發力也沒有後顧之憂,不用擔心體能的問題。因為新賽季剛開始,球隊的體能肯定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可以承受得起全力以赴雙線作戰的強度。
等到了接近冬歇期的時候,球隊的體能下降到一個臨界點的時候,球隊又不需要雙線作戰了。
再經過冬歇期的休息和備戰,球隊在下半賽季開始時體能有所恢復,可以再次應付兩條戰線的挑戰……
有冬歇期十幾天的假期,就像是有一箇中場休息一眼,這對於常勝的球隊來說會非常重要。
以為常勝的戰術是很耗費體能的,雖然拉齊奧的體能儲備要比其他球隊出色,但消耗的也比其他球隊快。
有一個冬歇期可以緩緩,是很不錯的。
當然了,打到賽季最後,那基本上就是拼意志了。冬歇期積攢起來的體能在聯賽和歐冠的雙線作戰中都消耗一光了,還能否在兩條線中都取得突破,那就得看意志了。
常勝的策略說白了是一種進攻性很強的策略,頗有點像二戰中的著名狂人將軍喬治·巴頓的風格。
喬治·巴頓的手下以能征善戰主場,在解放義大利的過程中,巴頓的不對充分發揮了他們速度快,敢衝敢打的特點。
和常勝一樣,巴頓是一個強調在戰場上率先搶攻的人。
他曾經說過:“我不想聽到‘我的部隊正在防守陣地’這樣的鬼話!讓德國鬼子防守去吧,我們只需要進攻!”
有人也批評他為了好大喜功,將士兵的生命置於危險境地,催促他們不斷進攻。
而巴頓對此的解釋是:“只有進攻才可能讓戰爭儘快結束。只有戰爭儘快結束,才能阻止更多的死亡。”
這個觀點和常勝的戰略思想頗為類似。
進攻和搶攻,用進攻來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從而讓對方迅速放棄。這樣可以減少球隊在比賽中遇到的抵抗,同時也就可以有效降低球隊在比賽中國受傷的可能,減緩體能的消耗。
所以看起來很耗費體能的戰術策略,實際上卻是以保證體能為目的。
看起來很熱血沸騰的足球,卻是為了一個相當保守的目標服務。
猛烈的進攻,是為了更輕鬆的防守。
這就是常勝的戰略,這就是常勝。
……
聯賽第十四輪,拉齊奧在主場迎戰博洛尼亞,這場比賽常勝讓上一場參加了歐冠的不少球員都休息。
最終拉齊奧2:1小勝博洛尼亞。
這場比賽常勝讓大部分主力球員休息是因為接下來有一場重要的比賽,那就是羅馬同城德比。
在德比之後緊跟著就是和利物浦的歐冠小組賽。
常勝選擇放棄利物浦的比賽,主攻羅馬同城德比。
雖然說,自從長身成為了拉齊奧的主教練之後,羅馬就還沒有贏過拉齊奧。
拉齊奧對羅馬的優勢應該是巨大的。
但常勝從來不敢掉以輕心。
什麼是同城德比?
同城德比就是不能用常理度之的特殊比賽。
這樣的比賽中發生什麼故事都正常。
萬一哪天羅馬爆種了,突然滅了拉齊奧,等自己輸了比賽,那哭都沒地兒哭去!
常勝絕不會讓這樣的情況發生,所以他要在一開始就將任何這種可能掐死在襁褓中。
他不僅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