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文出生於書香官宦之家,先祖原是北魏的文學近臣,父親頗受北周武帝的信任,入隋後攜家隱居在宛城鄉曲,過著耕讀課子,與世無爭的恬淡生活。
侯巧文自幼飽受父兄薰陶,作得一手空靈秀逸的詩文,更寫得一手娟秀無比的好字。
在她十七歲那年,適逢隋煬帝的西苑建造完成,隋煬帝下詔徵選天下美女。
品貌端莊秀麗、性情嫻靜柔和的侯巧文,應選來到洛陽,被分配在槐陰深處的挹翠亭,擔任數名宮女灑掃、烹茶的指揮工作,身份是才人。
西苑的宮女是定期選撥的,選中的就被送到十六院侍奉隋帝。那樣的話,才會有接近皇帝和獻媚爭寵的機會。
依照侯巧文的身份、姿貌、才情,原本是可以入選的,卻因不肯賄賂主持選撥工作的許廷輔,以至於名落孫山。
侯巧文手下的宮女,都勸她說:“做人不妨稍微圓滑些,花些心思打通關節,才能有希望獲得皇帝的恩寵。”
侯巧文知書通史,自恃才貌雙全,總想與名垂青史的漢宮王昭君相比,不肯放棄氣節,賄賂鑽營,因此始終被冷落在挹翠亭中,一憑芳華虛度。
宮院深深,長夜漫漫,燈昏夢醒之際,她常感嘆日月如流,韶光易逝,自己的妙齡芳顏和滿懷柔情,就這樣伴著孤燈無聲地流走。
每到春光明媚,鳥語花香的時節,就是西苑選撥宮女的時候。
這時,她總是刻意妝扮自己,企望幸運和奇蹟的降臨,卻一次又一次的換來失望和落寞。遙聞遠處傳來的笙歌笑語,她心中十分不平,內心充滿了幽怨的情懷。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侯巧文蝸居在挹翠亭畔的宮舍中,遙望著十六院的繁花似錦,自己卻冷清清、孤零零地打發著寂寞無奈的時光。
這一切,使得侯巧文那顆柔弱而機敏的心,受盡了煎熬。
她時常聽人說起十六院那邊,有一座豪華之極的迷樓,裡面金虯環繞,玉獸拱衛,朱牖迎風,重門復戶,百轉千回,曲廊雕欄,繡帷層垂,玉光珠色,日月相映,華麗無比。
宮女與皇上穿梭嬉戲其間,宛如瑤臺仙境。
這一切,令侯巧文萬分嚮往,卻始終無緣。
只因她自己在選入西苑之初,憑著才貌被定位在挹翠亭中,反而不能像其他低一級的宮女那樣,隨時有調換宮院的機會,自己甚至不被准許進入十六院窺覽一番。
迷樓是當時隋煬帝縱情極欲的溫柔鄉,除了建築華麗,陳設豪奢之外,牆壁上到處都掛著春情爛漫的豔畫。半裸的宮女們穿梭來往,一個個爭奇鬥豔,冀望贏得隋煬帝的垂青,便可平步青雲,一夜之間改變此生的命運。
而十六院的嬪妃們,更是千嬌百媚,想盡了討隋煬帝歡心的辦法,引得煬帝整天整夜的心旌搖盪,神魂顛倒,根本無法管理朝政,又哪有精力和時間顧及身處偏僻挹翠亭中的侯巧文呢?
多少妙齡佳麗,全自願或不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