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十年,法國侵略軍五千餘人,大舉進攻越南,佔領紅河三角洲,後來又進攻臺灣基隆港。
清廷被迫向法國宣戰,授予劉永福記名提督的官銜。
劉永福率黑旗軍同清軍聯合,向法軍進攻,包圍宣光,至次年三月,伏擊法國援軍,接著又在臨洮大敗法軍,收復廣威。
與此同時,老將馮子材也在鎮南關{今友誼關}重創法軍,從根本上扭轉了戰爭形勢,迫使挑起戰爭的法國費理內閣倒臺。
就在華夏國軍隊打了勝仗時,清廷卻下令停戰,同法國簽訂條約,承認越南為法國的保護國。
十一年冬,劉永福率黑旗軍將士三千人回國。
清廷下令裁減,只剩下一千二百人,次年又逐漸裁減至三百人。
光緒二十年,甲午戰爭爆發。劉永福奉命,率黑旗軍兩個營赴臺灣,幫辦臺灣防務。
二十一年,清廷同扶桑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割讓臺灣。臺灣士紳為著抵抗扶桑統治而成立臺灣民主國,劉永福任大將軍一職。
5月29日,日軍在澳底登陸,爆發乙未戰爭。
6月4日,臺灣民主國總統唐景嵩,逃往廈門之後,民眾擁護當時駐防颱南的劉永福接任總統,但劉永福並未接受,對外仍稱幫辦。
臺南士紳設議會,劉永福發行鈔票,籌軍餉,但由於清政府封鎖大陸與臺灣的交通,斷絕一切支援,所以他向張之洞等人求援,未獲支援。
劉永福派遣使節告急,並電華夏國沿海督撫乞助餉銀,亦無人接應。
面對臺灣大部分地區逐漸陷入敵手,劉永福只能指揮黑旗軍邊戰邊退,步步設防,但最終彈盡糧絕而被迫與日軍談和,亦未成。
劉永福率黑旗軍留在臺灣,領導抗日。他駐守臺南,與臺灣抗日義勇軍合作,在新竹、苗栗、彰化、嘉義等地,重創日軍。他在臺灣同日軍血戰近五個月,拒絕日軍勸降。
但是因清廷斷絕援臺,義軍逐步退至臺南,劉永福的部下大都戰死。
九月,臺南失陷。劉永福潛回大陸,從漳州到廣州,一路上受到當地官民的熱情迎送。
光緒二十八年,劉永福任廣東碣石鎮總兵。
辛亥革命後,曾被推為廣東民團總長,不久告老還鄉。1915年,扶桑向袁世凱提出滅亡華夏國的二十一條。將近八十歲的劉永福義憤填膺,要求重上戰場。
1917年1月,病卒,葬於惠州城內西湖畔。
當然,出現在這裡的劉永福,只是個主腦創造出來的高智慧NPC。
他有一件極厲害的法寶,叫做天藍神砂,是以海水中的五金之精祭煉而成。
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