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2 / 4)

之七八。宗弼又移寨於城西,掘塹自衛,想坐困宋軍。會天下大雨,平地水深尺餘。劉錡派兵劫寨,金軍抵抗不住,被迫敗退,順昌圍解。是役,劉錡以少勝多,大敗金軍。金轉入防禦。 淮陽之戰 紹興十年(1140)五月,金人敗盟南下,淮東宣撫處置使韓世忠率軍迎擊金主力右翼。六月,宋軍統制官王勝和成閔與金戰於淮陽軍(今江蘇邳縣南)南二十里,水陸轉戰,掩金兵入沂河,死者甚眾,奪其舟二百艘。八月,韓世忠圍淮陽軍。金人來援,世忠迎擊於洳口鎮,敗之。又遣解元擊金人於潭城,劉寶擊金人於千秋湖,皆捷。成閔從統制許世安奪淮陽門而入,大戰門內。世安中四矢,閔被三十餘傷,力戰復奪門而出。是役,成閔立奇功,韓世忠軍威大振,頂住了金右翼軍的南下。 穎昌之戰 金韓常部在順昌為劉錡所敗後,駐穎昌府(今河南許昌)。紹興十年(1140)閏六月,岳飛受命北上,派前軍統制張憲攻穎昌府。壬辰,張憲軍至距府城四十里處,與韓常展開激戰,敗之。岳家軍乘勝進軍,收復了穎昌。七月,郾城之戰後,完顏宗弼又率軍激戰,董先與胡清率軍出城相援,遂大破金軍。不久,岳飛奉詔退兵,穎昌等地覆被金佔領。 梁興渡河連結義軍 紹興十年(1140),當岳家軍北上抗擊南犯金軍的同時,岳飛還派遣梁興、董榮等渡越黃河,連線河朔忠義民兵。七月,梁興等到達黃河北岸。隨即佔領了絳州垣曲城。爾後又會合忠義民兵,屢次擊敗金兵,收復翼城、趙城等地,擾亂了金軍後方。岳飛班師後,他們又南渡黃河、佔領懷州(今河南沁陽)、衛州(今河南汲縣)。在開德府(今河南濮陽)界內,還策動忠義民兵擷取了金朝的金帛綱和馬綱。 郾城之戰 紹興十年(1140),順昌之戰後,金軍退守河南。岳飛率師北進,連克穎昌府(今河南許昌)、淮寧府(今河南淮陽)、鄭州、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陽東)等地,進逼開封,並遣梁興等渡河,組織義軍,擾敵後方。七月,宗弼見岳家軍兵力分散,又探知岳飛只有少量軍隊駐於郾城(今屬河南),遂率龍虎大王、蓋天大王和韓常等軍一萬五千人直趨郾城。己酉,兩軍交戰。岳飛令其子岳雲率輕騎攻入敵陣,往來衝殺。金軍出動重甲騎兵。鐵浮圖作正面進攻,另以騎兵為左右翼,號稱“柺子馬”,配合作戰。岳飛吸取了順昌之戰的經驗,遣背嵬親軍和遊奕軍馬迎戰,並派步兵持麻扎刀、大斧等,上砍敵兵,下砍馬足,殺傷大量金兵,使其重騎兵不能發揮所長。岳家軍中的勇將楊再興單騎突出敵陣,打算活捉宗弼,殺金兵數百人。雙方從下午激戰到天黑,金軍大敗。辛亥,金兵再犯郾城,岳飛在城北之五里店再敗金兵,殺死金將阿李朵孛堇。是役,宋軍以少勝多,給金軍以沉重打擊。 小商橋之戰 紹興十年(1140)、金天眷三年七月,郾城之戰後,宗弼集兵十二萬屯於臨潁(今屬河南)。甲寅,楊再興以三百騎兵出巡,在小商橋與金兵遭遇,殺死金兵二幹多人以及一百多名將領,宋軍也全部壯烈犧牲,楊再興所中箭鏃有二升之多。乙卯,張憲率岳家軍再戰,逐金兵出臨潁縣界。同日,岳家軍又大破進犯穎昌的金軍主力。 兩淮各路宋軍奉命班師 紹興十年(1140),宋軍北上節節勝利。秦檜想乘此議和,遂命張俊等班師南迴,使岳家軍處於孤立無援之險境。七月,下詔岳飛措置班師。岳飛不得不忍痛班師。九月,又派起居舍人李易赴韓世忠軍前諭旨班師。是時,淮西宣撫副使楊沂中還師鎮江府;三京招撫處置使劉光世還池州;淮北宣撫判官劉錡還太平州。從此不復出師。 金殺完顏希尹 金天眷三年(1140)九月,因完顏宗弼奏請,完顏希尹以“奸狀已萌,心在無君”的罪名被處死。希尹,女真名穀神(又譯作兀室、悟室、骨舍等),女真完顏部人。隨金太祖興兵,參預攻遼、建國等重大事件。是女真文字的創制者。金太宗天會三年(1125)十月,任元帥右監軍,與完顏宗翰等率軍攻宋。金熙宗時,為尚書左丞相兼侍中,加開府儀同三司,封陳王。為相期間,倡導學習漢文化,協助熙宗改定禮儀、制度。天眷二年(1139),與完顏宗斡捕殺太師、領三省事完顏宗磐,及太保、領三省事完顏宗雋。皇統三年(1143),因”死非其罪”贈以開府儀同三司、邢國公,改葬。天德三年(1151),追封豫王。 金置屯田軍 金天眷三年(1140)底,金人復取河南之地。為加強對中原地區的統治,金熙宗始置屯田軍,將女真、奚、契丹人自東北徙入中原地區,與漢人雜處。然後按戶授子官田,使自耕種,春秋量給衣物、馬匹,以資接濟;若遇出軍,始發給錢米。凡屯田之所,自燕之南,淮,隴之北,俱有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