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3 / 4)

小說:秀色農家 作者:不是就是

子,咱們好好去喝喝酒。元寶爹也附合道,石頭爹就攬了百首的肩:怎麼樣?今兒哥幾個也去嚐嚐館子的酒是不是也一樣?

百首就有些糾結的撓了撓腦袋:我這人是一沾酒就腦子犯昏,一會兒不還回去嗎,咋整?

幾人哈哈笑了起來,彎彎亦抿著唇輕笑起來。

幾人沒去下館子,在集市轉了一圈,趁今天人多手空,置了些家裡需要添置的家拾。元寶娘和石頭娘又各給自家孩子買了些吃食,還買了些東西孝敬家裡的老人。

彎彎添置了兩幅新的碗筷,買了兩銅盆,到乾貨鋪子時,又買了幹棗,胡豆,花生,然後又挑了兩樣偏宜的糖各買了一包。

離過年還有十五天樣子,再等個十來天再購置其它年貨。他們家就她和百首,也吃不了多少。

今兒大家都非常高興,解決了心頭一塊大石,幾人也不急著回家,逛夠了這才慢悠悠朝家走。

時間總是隨著人的心情而來,心情好時時間也過得格外快,幾人有說有笑,很快就到了村頭,然後各自回了家。

晚上彎彎把存錢罐拿出來,上次賣野豬肉得了五兩銀子,加上平時賣餅每天能有幾十百來文收入,出去開銷,算下來現在手上還有三十兩銀子餘,彎彎用布將銀子包好放進土罐,埋在床下,手上還有一百多文,拿了二十文給百首,她自個身上只留了五文。男人嘛身上哪能不放些錢防身。

但是百首沒要,只拿了五個銅板,將其餘的還給了她。彎彎讓他留著,沒準什麼時候出去就需要呢。

百首就道:我一天到晚不是家裡就是山上,萬一丟了豈不划不來。如果真要出去的話,我會向你要的。

彎彎點點頭,還真是這麼個理。把銀子全藏到箱子底。

從第二天開始,彎彎和百首又開始賣餅,甜味的這次她變了做法。將糖完全溶在水裡,將餅幹成薄薄的一塊,刷上糖水,將餅對摺,再幹成圓形。

這樣,甜味兒能更均勻。糖份能更好滲透麵粉內。吃起來再不是原來中間一塊是甜的,往邊上就沒了味。

年關前趕集的特別多,餅賣的更多。

下午兩人就在家,百首用上次建豬圈省下來的木頭做了一張木桌。兩根凳子。又編了籬笆出來。將屋前後全部圈起來劃為自家範圍,古時就這點好,就算你在屋前屋後建房子也沒人管你。換現代,啥城鎮建設,鄉政府要不了兩天就來人了。

菜園旁一大塊好地。那是等開了春種辣椒的,屋後可以圍出一塊到雞舍門口,這樣雞又能放養了。再養十隻地方都夠。等明年他們家再把房屋給整整,加兩間,到時候就不用為洗澡煩惱了。而且來個人也有地兒住了。

不過,貌似也沒人會來他們家住吧!

彎彎喜滋滋的在心裡想著。

離過年越近,那熱鬧的喜慶氣氛更濃。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笑容,每天都能在村裡看到孩子們歡快笑聲。對孩子來說。過年是期盼已久的,不僅有好吃的還有新衣裳穿。

村裡很多人都忙著賣肥豬,彎彎和百首隻需上午去集市,下午便窩在家裡,很是輕鬆愜意。

很快到了臘月二十四,從這天開始大家就要忙起來了。

早上兩人照樣去賣餅,完了置了年貨,買了些水果,晚上要祭灶。

這古時的祭灶也就是祭灶王爺,人們稱這尊神為司命菩薩或灶君司命,傳說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

很多人家裡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的神位。

這灶王爺自上一年的除夕以來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護和監察一家;到了臘月二十三日灶王爺便要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彙報這一家人的善行或惡行,送灶神的儀式稱為送灶或辭灶。玉皇大帝根據灶王爺的彙報,再將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應該得到的吉凶禍福的命運交於灶王爺之手。

因此人們在祭拜的時候都會跟灶王爺說些好話,比如好話多說,不好話別說或者……請對玉皇進好言。

晚上,百首在灶房擺上桌子,他們家沒有灶王爺的像,就對著灶的方向敬香,供上從集市買回來的糖果,放上竹篾紮成的紙馬(這在集市有賣)和喂牲口的草料。意思是讓他老人家甜甜嘴。讓他別說壞話。

敬完以後,家裡有神像的便揭下,和紙與煙一起昇天。

這就是送灶王爺昇天!

還有些地方則是晚上在院子裡堆芝麻秸和松樹枝,再將供了一年的灶君像請出神龕,連同紙馬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