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戰爭的前提是能保證守望之城不受影響或者受到影響極小。
他首先召集了守望同盟的高層開了個會,說出自己的想法,大家經過一番討論,最後得出的結果就是妥協。
妥協的辦法很簡單,比如守望星夜設立一個“退避三舍令”,只要某個敵對聯盟承諾在爭奪巴爾澤寶藏的時候不攻打守望之城,守望星夜就給對方一個口頭上的“退避三舍令”。
等巴爾澤寶藏爭奪戰結束後,如果跟守望星夜再起衝突,在無法抵擋的情況下,可以使用“退避三舍令”,讓守望星夜退兵罷戰,三個費倫年內禁止主動開戰。當然,前提是用了退避三舍令後必須要承認錯誤,要道歉。
這個退避三舍令有期限,二十個費倫年內不用自動失效。
這是個好辦法,除非守望星夜不想在神界混了,否則真要做出違約的事情,保證會背上永久的罵名。這種罵名看似很虛幻,但想想如果一個會長被所有人甚至同伴都瞧不起,還怎麼帶好公會?
任何事都是要計算成本的,而守望星夜違約的成本就是導致威望大跌、公會產生不可補救的隱患,那麼違約所得的收益可能大於成本嗎?很顯然幾乎不可能,所以他不能違約——這就是敵對勢力願意相信退避三舍令有效的原因。
當然,“退避三舍令”僅僅是他們的初步構想,因為這個東西只針對守望同盟,真要涉及到大聯盟、甚至涉及到多個聯盟,就不是他說發“退避三舍令”就發的。
守望同盟的高層達成一致後,守望星夜又聯絡大聯盟的高層。他當然不會說這場戰爭會對守望之城有利,只是說了其他好處,再加上巴爾澤寶藏的誘惑,大聯盟各會長原則上同意搞一次大戰。
真要大戰,那首先自然是聯絡友好聯盟,沒有足夠的聯盟合作,這一仗打不下去;然後就是知會敵對聯盟,定下幾個前提——大家可以打,但不推駐地、不攻打神殿區。如果前面兩條都能做好,最後才可以宣佈要攻打巴爾澤。
為了保證事情順利進行,所有人開始忙碌起來。
第三天,常駐守望之城的人就發現了一個大變化,守望之城南城和北城各多出兩個微弱圖騰神,分別是血狼神和固山神的下屬圖騰神。
而守望之城的島城區域的東西南北四個城區則多了四個下位神,一個是天雪神,一個是亂石神,另外兩個是暗森神的下屬,分別是黑樹神和青蔓神。
不僅如此,大聯盟各冒險者神的信徒也動員起來。普通冒險者神只有軍人和平民兩種分別,但守望星夜和老張的信徒則分正規軍、守備隊、民兵和平民四個組織。
守望星夜的正規軍就是城衛軍,仍然維持五萬的編制,守備隊則有三萬,維持守望之城日常秩序,民兵則足有十萬,民兵同樣天天操練,但基本上半年才進行一次演習。
老張花錢砸出了三十萬信徒,正規軍向守望星夜看齊,同樣是五萬,守備隊和民兵加一起才五萬,他實在沒守望星夜那麼多的資源,他的信徒全都是拿真正的人民幣堆起來的。
大聯盟的冒險者神的戰鬥信徒全都加一起,足有五十萬,而大聯盟一次所能動員的冒險者的極限不過是三十萬人。
守望之城的變化頓時引起各聯盟的注意。
四位下點陣圖騰神、四位微弱圖騰神加五十萬戰鬥信徒,如此龐大的力量動起來,大聯盟意欲何為?
隨後,很多人都知道了,大聯盟正在聯絡中原聯盟、血鑽飯店、阿拉丁、上帝之城、德意志、奧丁之錘和守夜人七大聯盟,想要殺死巴爾澤,結束邪惡之戰。
中原聯盟、血鑽飯店、阿拉丁和上帝之城是大聯盟的鐵桿盟友,基本不會有太大的利益衝突。
德意志、奧丁之錘和守夜人則是臨時友盟,因為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大聯盟和這三個聯盟有共同的敵人,所以才暫時聯合起來。
每個聯盟不僅僅代表聯盟本身的公會,更代表了跟這個聯盟關係好的中小公會或中小聯盟,所以如果這七大聯盟真聯合起來的話,絕對能成為一頭龐然大物。
如果每個聯盟是一艘巡洋艦,那麼七個聯盟聯合起來的力量就相當於一個航母編隊,量的積累產生質的飛躍。
這種訊息的藏不住的,很快神界所有人都知道大聯盟準備組成臨時聯合聯盟,共同對付廢墟位面的巴爾澤。
很快,世界警察、天邪會、黑龍會、冰雪楓葉、婆羅門、宇宙大帝國、海盜島和霍格沃茨八個巨型聯盟也開始互通有無,被迫形成新的臨時聯合聯盟。
宇宙大帝國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