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次感嘆自己做皇帝做的挫敗,沮喪的搖了搖頭,離開了鄭貴妃的寢宮。
聽到皇上的話,鄭貴妃像是找到了救命的稻草,簡直是剎那間就看到了希望,想到軟弱呆傻的太子,傷疤還沒好她就忘了疼痛,有些得意的笑了起來,本想梳洗打扮一下再過去,隨後略略想了想,又改變了主意,就這樣有些狼狽的趕去了慈慶宮。
太子看到鄭貴妃來,一時間不知該怎樣面對她,這人是他父王的寵妃,是他的長輩,太子覺得自己理應尊重她,可這次的梃擊事件真的讓他很傷心。
鄭貴妃不等太子有什麼動作,就哭泣著向太子表明心跡,訴說自己的冤屈,又請太子看在與福王兄弟一場的份上,能出言幫自己洗清冤屈,免得讓已經遠離父母的福王還要被流言所累,言罷,還很真誠感激的向太子屈膝行禮,說是代替福王謝謝兄長了。
太子哪裡敢受,慌忙躲開,然後躬身向貴妃行禮。
貴妃再拜,太子復行禮。
如此幾次,太子終是答應會奏請父皇,讓此案不要株連太廣。
“父王,這件事證據確鑿,您不能姑息養奸啊!”聽到訊息後,朱由校抽出時間來到太子寢宮,向他進言。
怕得罪父皇,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太子哪裡還聽得進朱由校的建議,有些不耐的說道:“好了,你一個無知孩童懂得什麼是姑息養奸,此事不要再說了,大人的事你不要跟著摻和,你且安心回宮去吧!”
朱由校剛喊了一聲父王就被太子出言打斷,太子是真的不高興了,責難道:“是誰給你的權利,讓你可以對自己的長輩指手畫腳?看來你就算是書讀的早也沒讀到腦子裡去!得饒人處且饒人的道理你沒學過嗎?別以為你那點小心思別人看不出來,不就是你那個奶孃被人打傷了你想報仇嗎?多賞點銀子就是,有什麼大不了的,我宮裡被打傷多了去了,也沒見誰像你這麼揪著不放啊?還口口聲聲說什麼姑息養奸?你說的奸人是誰?這是你可以說的話嗎?”
見朱由校只躬身聽訓,並沒有回嘴,太子殿下的心情稍微舒暢了點,繼續擺著父親的威風,接著說道:“也是父王不好,沒太多時間管教你,既然今個碰到了就提醒你一下,長幼尊卑你可一定得記清楚,寬容仁義也得想明白了。”
當年因為鄭貴妃的堅持,沒給朱由校選個身份地位高點老師,只隨意指了翰林院編修孫承宗給他講學,可那時鄭貴妃沒想到,高官也是從底層一步步走過來的,入翰林十年的孫承宗現已升為左庶子,進入詹事府做事,教導太子殿下讀書,是以他現在是除了教習長孫殿下,還是太子太傅。
太子與長孫殿下這父子二人差點混成了同窗,雖不在一起上課,學的東西也不一樣,可畢竟是一個太傅教的,而且若是算起學齡的話,恐怕朱由校還要大一點。再加上早年,孫承宗官職不高卻被委以重任,這本是天上掉餡餅的事,可孫承宗卻沒太欣喜,擔心長孫殿下認為自己身份低微,會不服管教,怎知,長孫殿下小小年紀就能極好的做到尊師重道,很是得了孫承宗的賞識和感激。孫承宗是當年的榜眼,不論是學識還是心思都非同一般,自是能看出長孫殿下的水準並不像他所表現出的那樣平常,其實也是朱由校沒刻意瞞他。
自己教導的學生既是未來國君,又聰穎好學,所以他對教導長孫殿下之事,一直覺得很驕傲很欣慰,有了聰明伶俐勤學上進的長孫殿下作對比,後來的學生太子殿下就表現的可謂是太一般般了,人都是有自己喜惡的,這位太傅在不知不覺間已經偏向了長孫殿下,不自覺地就對長孫殿下多有褒獎。
彷彿被自己兒子給比下去了,這讓太子多少有點不舒服,也許連他自己都沒發覺,他其實對這件事一直耿耿於懷,今個終於借個由頭痛快的發洩了一下。
太子殿下就這樣打發了前來進言的朱由校,翌日,他被萬曆領著去了慈寧宮,萬曆這個久居深宮不上朝的皇帝,終於在這種情況下面見了眾臣,讓群臣平身後,他大言不慚的說:“朕一向很疼愛太子,太子也是個孝順的孩子,我們父子的感情很好,只是最近發生了一點意外,有兩個瘋子闖進宮,打傷了太子和皇長孫的人,本來不是什麼大事,可卻傳的沸沸揚揚,你們這般是想破壞我們父子的感情,還是想讓百姓看我們天家的笑話?”
太子首次被父皇拉著手說話,面對和顏悅色的父皇,他心裡十分激動,慶幸自己做的選擇是對的,還好沒聽自己那個糊塗兒子的勸告,要不然他也討好不了父皇。
看到眾臣低頭不語,太子開口說道:“這件事也沒造成多大的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