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部分(2 / 4)

小說:夢迴大明十二年 作者:嘟嘟

起了極大的風浪,狂風恕吼、呼嘯連天,捲起蒼白的浪潮掀得小舟欲上重霄,他便默然在舟前立著,任決絕的潮水翻覆這一世的喧囂。

他年幼的時候,便是孃親手把手的教他寫了自己的名字。他猶記得母親慈和的目光,略帶輕柔的江南口音,絮絮在他耳邊說道,雲乃雲霄,臚是傳臚,只有考中了進士的人,才有被天子傳臚的無上榮譽,祖宗都會含笑的,雲臚你一定要為娘爭口氣。

彼時他年幼且懵懂,哪裡懂得什麼是傳臚。他只知道這名字是爹起的,寄託了父親這輩子所有的期望。母親每次說起的時候眼裡都閃著淚花。他的父親去世的早,旁人的幼年都有嚴父訓教,唯有他小小年歲就很懂事,知道家裡的清苦,母親不過是側室出身,父親一過世就被逐出了付家,獨自撫養他很是不易。因而他讀書也比別人用功些。村塾裡的夫子最是賞識他,常撫著鬍子笑道:“小兒如此聰明伶俐,將來怕不是第二個解縉紳?”

解縉五歲能文,七歲能誦,十四歲中解元,乃是大明開朝第一位大學士,在四十歲上就編撰整合了有史以來規模最為浩大的圖書整合——《永樂大典》,端然是天下讀書人心目中的楷模。

夫子誇獎他此作解縉,母親聽了自然是極為安慰而自豪的。他自己也悄悄地有些臉紅,於是心裡從此崇拜解縉。偷偷從村北的大青竹劈下一段,刻了一方竹印在身邊。他心思既細密,手工也巧,端端正正的七十宇在粗淺的青竹上更顯古拙:天風吹我不能立。這是解縉的名句。

此時已經開朝一百多年了,人們對政詒的理解愈發寬鬆。那時離家不遠的杭州城裡已經開始有小抄本的《宋宮舊事》、《書林軼事》的本子流傳,書肆攤鋪上更夾雜風月情長的話本子暢銷不衰,裡面自然不乏光怪陸離的俠客詭秘,也少不了恩怨情長的佳人佳話。他花了兩個大子買了本印的最粗糙便宜的《解氏詞話》,卻讀的悶悶而不樂。原來解縉既擅文章,又工書法,可最了不起的還是他的滿腹學識。高中榜首,他便為太祖皇帝上了著名的《太平十策》,字字珠璣,針砭時弊。然而太祖勃然大怒之後,也只將他遂回原籍不用。等剄永樂帝即位,雖然重用他為大學士,卻也只叫他去編書罷了。待得浩然鉅著的《永樂大典》編完之後,也難選“走狗烹,”的境遇。一杯毒酒便結束了生命,彼時解縉不過剛剛四十年歲,連知天命的時候也未等到。

詞話本子末了,還有一段洋洋灑灑半文不白的評嘆,不知是出自哪個窮酸不得意只能靠賣文換錢的書生之手,“嗟乎,解縉生而秀異,穎敏絕倫,然其焚琴煮鶴,東門逐兔,何其愚也。縉既死,蓋天下無有布衣可入相焉。吾聞之苟卿曰‘物禁大盛’,夫縉乃一個布衣,閭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駑下,遂擢至此。當今人臣之位無居臣上者,可謂富貴極矣,物極而衰,吾未知所稅駕也?”

進諫言,逆龍鱗,這都是讀聖賢書的錚錚君子該做的事。他苦思冥想了半宿,實在不知解縉錯在何處。可他按照聖人的言行去做了,卻不能善終。天風吹我不能立,這究竟是一種風骨,還是一種時命不濟的悲哀。他苦想了幾日後,終於悟了世情。

(2)

時值東南一帶海禍猖狂,閩、浙一帶多有海寇來襲,洗劫村寨。國家日久承平,軍隊多半沒有了戰鬥力。而且當地的軍隊首領昏庸腐敗,海寇來時便逃,海寇走了又來騷擾地方,沿海一帶人民苦不堪言。幸而有一位都司僉事戚繼光是個頗有威信的將軍,親自組織了當地的農民礦工抗擊海寇,並且嚴明紀律、賞罰必信,治軍甚是嚴格,從不騷擾百姓,只令海寇聞風喪膽,於是世人稱作“戚家軍”。

戚家軍來付家莊招募兵士的日子,恰好是一個午後,夕陽如血,哪個男兒不是熱血沸騰?不想戌衛河山?付雲臚身板雖然瘦弱,也毅然報名領了軍牌。母親聽聞這個訊息的時候險些哭瞎了眼,然而到底縫了一套衣衫送他出徵,臨行拉著他的手密密的囑託,只願他平安罷了。

那一年臺州之役,他是親身經歷過的。

從新河到藤嶺,數千裡海上作戰,二十多個日夜不眠不休。突襲前的深夜,在花街港口的山洞裡、嚴寒逼迫,緊緊靠在他身邊的就是赫赫有名的戚將軍,就和每一個普通士兵一樣默默的啃著粗硬的乾糧,雙目如鷹般盯著海上。戚將軍著實年輕,不過三十餘歲的樣子,面色白皙,身材瘦小,若不是因為他穿著厚重的鎧甲身上散發著軍營裡才會有的特殊汗臭味,根本就不可能想到眼前這個白淨如書生的年輕人,就是令海外聞風喪膽的戚家軍統帥。

戚將軍似乎感覺到了他探尋的目光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