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事啊?你一驚一乍的!”正說著,鄭老四掀開簾子進來了,後面跟著四郎和六郎。
“當家的,鸞兒說,我孃家門口那個大水塘子,一年能得百十兩銀子呢!”宋氏忙拉過鄭老四。
那口水塘鄭老四當然知道,一年能貼補幾兩銀子的家用就不錯了,百十兩銀子,咋可能呢?
三房一家知道鄭青鸞養魚種蓮的話,但怎麼養還真不知道,也吃驚的看她。
“蓮蓬,蓮子,藕,包括荷葉,咱們西北都是從南邊遠路運來的,一點也不新鮮。那東西,一點也不難種,大戶人家花院子裡都有池塘,養些荷花,錦鯉,為觀賞的。他們能養活,證明西北是能種蓮藕的。咱們託人好好打聽打聽,找那種專門伺候園子的下人,花幾兩銀子的事。估摸這事二伯就能辦,他常年走南闖北的,找幾個南邊的人問問就行了。光這一項,一年就有五六十兩銀子,這還是保守的估計。再加上魚,沒事就從河裡撈些魚苗放養,跟養豬似的定時投餵野草,麩皮,魚能不長嗎?倒時跟客棧酒家說好,需要多少咱就撈多少,天天都有進賬,也不怕賣不出去。還有,誰家沒個紅白喜事,席面上有魚是極體面的事,這十里八鄉需求量可不小。”
“池塘下的淤泥放養些泥鰍黃鱔,這些在南邊的水田裡到處都是,咱們這邊就很少。這些東西最滋補,多少都能賣出去。就是家裡的雞糞豬糞魚也愛吃。塘裡的淤泥比農家肥還好用,也是寶。”
“四叔你算算這得多少銀子?”鄭青鸞呵呵一笑。
“肯定不止一百兩。”鄭老四大腿一拍,“這還真行。我明兒親自去一趟。這是大事!”
宋氏喜不自勝,這些年日子雖然過的不錯,但到底還是孃家時常貼補,做點好菜老子娘都得讓哥哥給送來,自己這心裡怪不是滋味的。這要真成了,門口的水塘子就真成了聚寶盆了。
“這丫頭的腦子咋長的?咋這麼靈性呢!”鄭老四摸摸鄭青鸞的頭,就笑。
這邊錢氏宋氏帶著鄭青桔鄭青鸞兩姐妹包餃子。三郎幾個小子在廚房收拾雀兒去了。
鄭老三收拾了筆墨,笑道:“你可別誇她。”又泡了壺粗茶,給鄭老四倒了一杯,“房子找的咋樣?”
提起這個,鄭老四嘆了口氣,“緊挨著官道,村口的位置,想把那塊三角荒地買下來,二三兩銀子的事,再花上二三十兩自己蓋。”
“那能有一畝多點吧?倒也行。就是不規整,有些麻煩。”鄭老三細細想了想那塊地方。
宋氏一邊利索的擀著餃子皮,一邊接過話題,“誰說不是呢?哎呦,四郎六郎眼看大了,這娶了媳婦就住不開了。”
“那地方對面不是也有一塊一畝左右的荒地嗎,一塊買下來不好嗎?面對面住著,隔著幾米寬的路,跟一家人也沒啥區別。”錢氏想了想,不解的問。
“村口官道上,人,車馬來來往往,住著鬧心。還想著過兩年攢點錢再尋摸地方。”宋氏有些鬧心。
“那就更得買下來了!多好的地方呀!”鄭青鸞眼睛一亮,“咱們離鎮近便,平時也沒在意。可現在想想,不算遠道的,不管去哪,打咱們村口過的,就有十來個村子。把那不規整的地方全搭成草棚子,夏天賣些解暑的綠豆湯,冬天賣鞋姜棗茶。其餘的時候用大骨熬成湯,一人一文錢,進來隨便喝,肚子就那麼大,他能喝多少,一碗水的事,一天還不賺二三十文呀。加上趕集的日子,一個月二兩銀子是肯定能成。這都不用費勁,多搭個灶,添把柴火,我四嬸一個人在家,抽空就能把這錢賺了。”鄭青鸞邊包餃子邊說,“就是在下風口建個茅房,來忙的人去方便,一年賣糞也能賣一二兩銀錢。再把對面的地買下來,開個雜貨鋪子,反正四叔有進貨的渠道,再進些油鹽醬醋日用品,六郎哥守著就行,周圍三個村子,誰家沒個緊缺的時候,一天也能有二三十文的進賬。這一年下來可不就多出幾十兩銀子來。反正四嬸在家也就是圍著鍋臺轉,六郎哥還當不得大用,守個店還是能行的。”
“哎呦!我的小乖乖,你這腦子是咋長的呦。”宋氏滿眼熱切的看著鄭青鸞。鄭老四一下放下心中的擔子,這樣一算,自家一年也能有百十兩銀子的收入,這可就是好日子了。
錢氏也高興,這些年四房沒少幫襯他們,要是真成了,多大的人情也還了。
錢氏和宋氏就說起了村中的家長裡短,鄭老三就和鄭老四說起準備下場考試的事。鄭青鸞心裡也覺得一片安寧,只願歲月靜好。
晚飯很豐盛,炸好的雀兒,酸辣蘿蔔絲,白麵肉餃子,比往年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