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世界展現出地清新和積極向上,讓諾頓感到很興奮。
而且,諾頓清醒地認識到,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局面,完全是因為有機器人世界的壓迫。只要給人類安逸的生活,那麼要不了多久。整個人類就將再次重回墮落。
深入思考之後,諾頓決定將自己的技術逐漸傳授給人類,即不讓人類輕易打敗機器人,也不讓人類太快佔優勢。
於是,正是在諾頓的傳授下。人類在基因學和宇宙航行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新人類和亞空間跳躍航行法出現。
人類正是在這兩種主幹科技的支撐下,高速地前進著,社會分共以及文化意識都開始漸漸變化。
當人類再次發展了一百多年之後,諾頓感到了人類世界已經足夠成熟,足以重回地球。於是,他策動了“失落地歷史”再次會盟。
透過這次會盟,人類宣佈他們已經厭倦了逃亡生涯,他們要殺回老家去口
在第二年,準備充足的人類,在一千兩百人組成的的“星際大會”的組織下,向太陽系進發,進行復仇之戰。
一切都沒有出乎諾頓地估計,離開了他之後,儘管還有摩茜藍獨撐大局,但是機器人世界的進步已經遠不如人類世界了。
機器人完全靠著近乎無限的自我量產的能力,才能跟人類打成平手。
戰爭的結果,是人類跟機器人簽訂了《上海諒解條約》。
然而,和平共處的時代,並沒有像諾頓所期待的那樣到來。
讓諾頓感到不可理解的是,幾乎所有的人,無論是人類,還是機器人,都深信一點,那就是,條約只是給雙方備戰的時間,而並不是完全停止戰爭。
數百年來,諾頓雖然一直支援著人類,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他已經完全側向了人類。
在人類和機器人之間,諾頓一直出於近乎中立的立場。
在面對這樣痛苦的局面之後,諾頓不得不想出一個新的辦法,那就是讓人類搬到新的宇宙去。
於是在公元四零六五年,諾頓給人類公佈了開啟前往新宇宙的方法。
這個宇宙便是阿爾法宇宙。
經過三十二年的準備,以及十年的“天堂之路”戰爭之後,人類整體遷入阿爾法宇宙。
感到身心疲憊的諾頓,在阿爾法宇宙的某個角落退隱了。
他開始轉換自己的研究方向,從機械類科技轉向心靈類科技。
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諾頓認為人類或者機器人,都是一樣,他們現在最需要的,不是變得更強大,而是變得更知道自制。
事實證明,心靈科技遠比機械類科技更要費時,諾頓這一研究,就是整整五百年。
當諾頓終於研究有成,重新出山的時候,他看到的是,總人口已經高達十六萬億的人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