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跟真相……
懷真是不知道這美人兒金釵來歷的,但是小唐卻知道。
而以懷真的年紀,更加從未聽聞“德妃”之事,一來是皇家秘事,二來時隔遙遠,就連小唐跟熙王,也不過是零星聽聞罷了。
當初因懷真被金飛鼠所擄走,事後雖有驚無險救了出來,但是小唐一直暗中追查到底金飛鼠是因何越獄的。
由此,便查到三公主從宮中偷盜昔日德妃所御用的宮闕樓閣美人金釵放在駙馬府中……後來又被金飛鼠偷走之事。
種種詳細,讓小唐斷定,金飛鼠越獄,必然跟“德妃”兩字脫不了干係。
當時小唐跟熙王兩人甚至斷言:只要找到了那樓閣美人兒金釵,就會找到指揮金飛鼠的幕後真兇。
換句話說:那金釵在何人手中,那人,就是相助金飛鼠越獄,又指使他擄走懷真的兇頑。
小唐同熙王也曾想過,能把金飛鼠越獄之事抹平的天衣無縫的人,必然是個非常之人,恐怕是朝中權貴一流。
他們甚至懷疑到肅王及內宮諸人的身上……
但卻從未懷疑到……這個人。
後來,此事一直如泥牛入海,毫無蹤跡。
一直到林沉舟服毒身亡,然後一系列……太子倒臺……
小唐把林沉舟留給他的臨終遺書看了許多遍,其他的倒也清楚,但他總是想不明白,何以林沉舟會特意提到懷真,甚至說“吾虧欠她極多,幸而一死,略可洗清些罪過”。
一直到他看見懷真藏著的這支金釵……就像是有人一把將擋在眼前的一面窗紗撕開,讓他看到裡頭那至為難堪的驚心猙獰真相。
原來一切,都是恩師所為……相助金飛鼠越獄,取得美人金釵在手,叫金飛鼠擄走懷真……
那一夜小唐為了找尋懷真,不惜翻遍九城,是他一力攔住,指路讓自己出城,到底是為了挽救自己的官聲,還是有恃無恐覺著懷真必死,還是良心發現讓自己前往救贖……
小唐不得而知。
至於他為何要對懷真動手,小唐暗也想過,有一個理由,或許如熙王曾擔憂過的,必然是林沉舟早就窺知了他對懷真的心意,身為國之重臣,為情所迷,自然是大不智之舉,當時小唐不惜一切動用九城之兵來尋懷真,就是一個極壞的例子。
至於另一個理由……大概……是為了明慧。
身為一個愛女如命的父親,小唐是林沉舟為明慧所選的最佳之人,自然也要為明慧除掉所有威脅,不管是懷真的存在也好,或者其他……
小唐卻已無法深究。
其實讓太子倒臺的法子不是沒有其他,但因自個兒差點犯下彌天大錯,所以林沉舟才不惜選最慘烈的一種法子,一來跟太子共歸於盡,二來……是為了向懷真贖罪。
小唐想著那所有,越是相通,越覺難過跟難堪,心底竟難以分清是何滋味,眼圈卻已不由地隱隱發紅。
然而這一支金釵所牽扯的,以上已經隨著林沉舟的去世而入土為安……可以不提。
令小唐無法安心甚至越發驚心的……是林沉舟把金釵交付懷真的舉止。
——這舉止究竟意味著什麼。
這才是所有之中,至關重要的。
林沉舟的城府至深,直到他死後這許久,小唐才能窺知一二。
這一支金釵對林沉舟來說自然是意義非凡,所以才不惜“知法犯法”,破格一切,救出金飛鼠,只為了得到這德妃的遺物。
這自然是因他跟德妃昔日的糾葛之深……然而他費盡心機所得的東西,最後竟託竹先生交給了懷真。
且說是:故人相贈。
何為:故人?
倘若……小唐所知道的只有這一點線索,那倒也罷了,事情可以解釋為林沉舟是為贖罪,所以送這貴重禮物給懷真而已。
若事情能如此簡單,該當多好。
直到此刻,小唐才恨自己為何偏行事居先,故而知道的事竟那樣多……他寧肯選擇一無所知。
此刻,也不至於如此驚心。
只因當時應蘭風一家上京時候,林沉舟提醒他肅王的行徑,所以他派人去護著應蘭風,不料人到時候,才發現殺手已反被殺。
那時候才知道,有一個大內高手在應蘭風身邊兒,只是不知那是何人罷了……
直到應蘭風被派到那邊兒,那會兒,小唐因擔心他南行坎坷,才特意放了張珉跟隨護佑。
誰知張珉卻發現了招財叔的異常舉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