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提督已具殺人滅口之心,楊氏闔家朝不保夕,叩求將軍,慨發鴻慈,為楊氏昭雪沉冤,毋使六月飛雪,三年不雨,復見於將軍治下也。
再啟者,民子粗通武技,浪跡江湖。
路經匪巢,偵得捻匪大舉窺秦逆謀。
唯捻酋等深畏將軍用兵之神,姜汰陵等竟襲用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之故智。
揚言傾全力直撲潼關、武關,紫荊關,別以奇兵,喬作流民,間道渡函谷關,風陵渡。
與潛伏武帝山之回匪,暨禹門一帶之鳳尾幫梟匪會合。
內擾長安,使腹背受敵,動搖三秦,席捲大河以北。
此種狡計果售,竊恐若千萬黎民難免死亡流離之苦。
民子一介庸愚,本不敢妄預戎機,以感將軍視民如子之義,心所謂危,難安緘默。
望將軍速遣幹練將弁,秘查豫陝交果一帶,是否有奸民捻匪混入,及武帝山之匪,禹門一帶之梟匪是否屬實。
俾將軍早為剿辦,使捻匪計不得逞,不僅匪患不致蔓延,亦黎民之福也。
冒死上陳,伏納垂察民子王道隆頓首多隆阿將軍把這封信看完,見姜逸樵劉幕府全在旁愕然侍立,隨把這封信向姜逸樵手中一遞道:“你們把這封信仔細看過,看完了再研議這裡是否有別情?”
姜逸樵趕緊接過來,將軍卻就勢坐在書案邊,看著書案上的穿透的破洞凝眉深思。
這兩位幕僚湊著書案上的蠟臺,並頭把這封信從頭至尾的細看了一遍,又把信封反覆的檢視了一遍。
見將軍愣呵呵目注著書案,姜逸樵遂把這封信往將軍面前一放,將軍才抬起頭來,向這兩位幕僚道:“你們請坐,咱得細琢磨琢磨,這封信的來路,別被奸人利用了借刀殺人。”
姜、劉二人忙答了聲:“是。”
多隆阿將軍道:“你們二位是什麼時候發現的這信?老兄們可不要怪我口直,我會客回來,怎麼不趕緊告訴我?也好早下手追究投信的人。”
兩位幕府見將軍起了疑心,忙站起來,由姜逸樵答道:“經略備責的極是。不過我們發現這信後,知道投書人敢辦這種非常事,實是個非常人。卑職們料定這種人來去無蹤,絕難追緝。更因為京裡下來的密札,來得令人忐忑難安。及見經略進來,不敢先拿出事擾亂經略的心緒,就是經略自己看不見,我們知道京裡的事沒有妨礙,也要趕緊稟告。蒙經略大人這一指示,卑職倒深覺見事不明瞭。”
多隆阿將軍含笑說道:“你們不要誤會,我要有疑心你二位的意思,就不這麼當面問了。我深怕外人勾結差人們弄這種狡獪呢!”
幕府劉幼棠道:“晚生敢斷定麾下的差弁,全是忠勤事主,不敢做這種不要腦袋的事。”
那姜逸樵道:“經略大人到前廳會客去後,我跟劉年兄只在廳門前小立了一刻,並未離開這裡。差人們並沒進廳房,這封怪信就在這剎那間發現,所以認定投信人定是非常身手。”
多隆阿將軍點點頭道:“這倒是呢!不過這信投的卻是太湊巧了,我在先真有些疑心,這是下井投石。但吳大業的行為實不能為人所諒!並且楊文煥歷官江南,政績昭著,家資富饒,絕不會作這種愚事。這倒真有些令人不憤呢!不過這封信中又牽涉到戎機,跡近恃功要挾,我們倒要慎重了。”
姜逸樵見將軍頗有些猶疑不決,遂率然說道:“經略大人,卑職想這事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就算投信人縱有陰謀,意圖借刀殺人,將軍只能問這被殺的是否該殺,不必管是用哪一把刀去殺他了。吳提督惡行暴露,連言官全敢具折參他,幸仗著經略大人有老中堂從中維護,才不致激起意外的事來。倘若言官奏摺上去,聖意難回,連將軍全難脫失察之咎。楊文煥果然落在吳大業手中,一家數十口真個慘死他手裡,那時縱然再替他昭雪,這數十條性命已冤坐九泉。何如趁這時一舉手之勞,先把這班含冤莫白的救出虎口。果然楊文煥被陷是實,那捻匪暗襲關中,更不致假了。
“卑職看這投書人,仁俠豪放,頗具義行。經略大人體好生之德,速派幹員,馳赴潼關,提楊文煥全案人犯。就說這裡也得著密報,該犯尚有其他逆謀,必須親訊。這麼辦,吳大業縱有疑心,也不敢抗命。可是經略大人,須派得力人去,須防他殺人滅口。令到時他怕真相敗露了,硬下毒手,故作經略的令到稍遲,他已把一干人正法斬決了。所以派的人,必要不容他緩手。先要見著被囚的犯人,叫他無法反覆,那時提解起程,縱然再生變念,也無從下手了。經略大人看這麼辦好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