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已經不是稀奇的事情了!可是這個小和尚給人的感覺卻是那麼的不同!一身破赤色的僧袍,像是嶄新的,只是被故意揉捏成了破舊的樣子而已。
林非在梵文經上得知:
佛教的僧衣,特別是三衣,在使用顏色方面有兩項主要規定:一不許用上色或純色,如純青、黃、赤、白、黑和黃藍、鬱金、落沙、青黛等顏色;二在衣服上,尤其在新制的衣服上,必須點上一塊別的顏色,稱為“壞色”。壞色在梵文中,音譯為“袈裟”,譯成“不正、壞、濁、染、雜”等等,所以凡是不正的、染壞的、都可以稱為袈裟。
袈裟本意是一種草,引申為由這種草取汁染色而成的“赤褐色”,再進一步才引申出“不正色”。佛陀規定弟子們應該穿壞色衣,不得穿正色或者顯色衣,所以僧衣名為“袈裟”。其實,加沙不但可以稱呼僧衣,也可以稱呼其他東西,如食物的五味道之外的雜味或壞味,便可稱為“袈裟”。可見,袈裟一詞,不光是佛教的僧衣所專用。
後來,不同部派便開始穿不同顏色的衣服,如《舍利弗問經》說,薩婆多部著皂色衣,摩訶僧僧著黃色衣,彌沙賽部著青色衣,曇無德部著赤衣,迦葉維部著木蘭衣。這是透過三衣的顏色不同,來表示自己的宗派。雖然五部的衣著不同,但原來的赤色袈裟在五部中通用。
。。。。。。
瞧著這小光頭的打扮,應該是一家普通寺院的小和尚。也沒法一眼分別出到底屬於佛教五部中的哪一部派!
林非穩坐在一旁,作為一個旁觀者打量著那不該出現在這裡的小和尚,心道:這小傢伙不會是想來這裡喝咖啡吧?
就在思索時,小和尚竟然出乎意料的徑直的走到了林非一開始注意的男子身邊。先是朝著那男子,躬身行了一下佛教禮,然後抬頭微笑的朝著那男子笑道:“高施主,我們又見面了!”
“怎麼又是你?”那男子很不耐煩的朝著小和尚瞪了一眼:“你到底有完沒完,老子不算命!更不信命的!”
小和尚繼續微笑道:“施主,小和尚這次來,不是給你算命的!想問你能施捨一點香油錢嘛?”
我去!林非忍不住偷笑道:雖然不清楚這小和尚跟那男子有什麼過節,但是此刻這男子心情不好,這小和尚怎麼還敢要香油錢?
果真,那男子朝著小和尚怒道:“滾遠點,我心情糟著呢?你沒看到嗎?”
小和尚一聽,雙眼放光,朝著那男子欣喜的說道:“心情不好!那就更好了!施主,你要是心情糟就聽我說段經文吧。保證你心情會好的!”
這話一說,連林非都忍不住拍著腦袋替這個小和尚能不能要到香油錢擔心了。。。。。。
這小和尚還真是個極品!
此刻,男子顯然已經怒到了極點。幾乎都要站起身,上去暴揍那小和尚一頓了。。。。。。
第八章吃點肉,沒關係的!
第八章
吃點肉,沒關係的!
“你。。。他媽能給我走遠點嗎?”
那男子雙眼裡閃爍著兇光,從早上出門開始,他就莫名其妙撞見了這麼一個極品的小和尚。見到自己第一句就是:“施主,你最近有血光之災。可得萬事小心啊!”
如果說這是一種營銷手段,那麼這次營銷對於小和尚來說竟然是強迫性的!
那男子絲毫不在乎小和尚的言語,只管開著自己的車離開。可是每到一站,那小和尚竟然都能找到自己,然後跟自己說:“施主,你最近的真的有血光之災。你可得真的小心啊!”
如果說點頭贊同那小和尚的說法可以解決問題,那麼事情就完全被想得簡單了。當男子對小和尚說道:“我已經知道了,你可以離開了!”
離開?
對於小和尚來說,哪有這麼容易。
從那一刻開始,小和尚便一直纏著男子要香油錢,還冠冕堂皇的說道:“施主,這就是所謂的因果關係!我給了你提醒,對你有恩,這就是因。我需要一個果,而這個果。。。。。。只需要你付一些香油錢就可以了!”
一點香油錢對於男子來說,完全是小意思。可是。。。。。。
男子怒瞪小和尚,質問道:“老子憑什麼給你?”
“因果關係啊?”小和尚正兒八經的說道。
“我管你的因果關係!”男子起身指著小和尚吼道:“你丫,要是再跟著我。老子就開車撞死你!”
“阿彌陀佛!”
小和尚目送著男子氣沖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