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反,這個世界的大門是在相互精神交往過程中逐漸敞開的,敞得如此之大,致使他們已能概括出自己朋友的精神面貌的一些特徵,並在這個基礎上做出他的表裡完全一致的結論。這種一致表現得越明顯,他們之間的友誼也就越牢不可破,越豐富多彩。一個人如果能以高標準對周圍世界做出道德評價,那麼即使是朋友的微小缺點,也會在他的感情上引起嚴重不安。別人難以發現的問題,他一眼便可看得清清楚楚,因為他對自己的朋友已瞭解入微。他發現的問題,可能是屬於他的朋友的行為嚴重違背了道德規範,也可能是朋友的行為又一次展現了內心精神世界的高尚品質。他對前者感到極端憤恨,對後者感到喜悅和幸福。
相互進入對方的內心精神世界,這是真正的友誼所具有的一個特點,也是真正的愛情所具有的一個特點。在夫妻生活中,丈夫的一種乍看起來是微不足道的行為往往會嚴重傷害和激怒妻子。這是因為妻子的道德敏感性極強,對丈夫內心深處的各種隱私洞若觀火,他的行為,在她看來,不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恰是他的思想的反映。如果丈夫不理解這一點,那麼就會認為妻子如此強烈的反應是吹毛求疵,可以不加理睬。一往情深的恩愛夫妻發生不和,常常是從這裡開始的。
我們應當教育青年人學會真正的交友之道。這並不是說要給他們開出許多現成藥方,如怎樣對待朋友,怎樣履行對朋友的義務。很遺憾,在一些學校的實際教育工作中還常看到這樣一種情況:試圖教兒童怎樣擇友,怎樣發現朋友有哪些行為值得稱讚,哪些行為該受批評。乍看起來,這種教導似乎無可責備。因為行為守則是根據共產主義道德規範制定的。其實,這種作法是不妥當的,它把友誼首先建立在對別人的要求上。高尚的友誼只有在下述條件下才能建立起來:第一,一個人對什麼是真正美,什麼是真正人道,應當有個清晰的概念,而這種概念應當是富有情感表現力的,就是說,美、高尚氣度應當引起人的迷戀;卑鄙行為、精神反常應當遭到厭棄。第二,一個人對自己應當有敏銳的情感嗅覺,就是說,要有高尚的良心,要善於評價自己的優缺點。一個人的關於道德理想的概念、關於理想的人的看法,越富有情感色彩,那麼他也就會越嚴格地要求自己,在精神上越迫切地需要友誼。需要友誼並非是想用它去填補時間的空白(這是對人的極不尊重),而是為了讓自己的精神力量同另一個人的精神力量結合在一起,並更加確信做一個善良的人才是最大的幸福。一個人的關於道德理想的概念越是富有鮮明的情感色彩,他對自己的要求也就越嚴格,在友誼中的道德義務感也就越強烈。在教育工作得到正確組織的情況下(使集體生活具有高度思想性,這是至關重要的),孩子們從少年時期就嚮往這種友誼了,而在年齡稍長的時候,即在進入青年早期的時候,這種嚮往會變得更為強烈。因此,讓孩子在少年時期,特別是在進入青年時期,樹立正確的觀點和信念是極端重要的。讓他們在意識中形成關於什麼是好人、正確的人(按孩子們自己的說法)的概念,並且在積極的行動中親身體驗這種概念,這也就是說,他們首先要對一切背離理想和違反道德準則的行為持不可調和的態度。
我想再次強調一下,在形成這種道德準則的過程中,情感因素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一般說來,對周圍世界善於做出積極地反應,這是青少年的特點。當對各種現象做出道德評價時,在人的內心深處激起情感是非常重要的。我認為,讓每個學生在少年時期對精神高尚的人產生深厚的敬佩感,能熱愛這種人,高度尊重這種人,這是道德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實際上,對人的信任,對人性美的信任,也取決於此。如果缺少這一點,正在成長中的人的心靈將是空虛的,生活中出現的微小挫折也會使他產生無謂的抱怨,失掉對自己力量的信任。所謂精神空虛,就是說一個人在精神上一無所有,這是一種致命的缺點。空虛的心靈貪婪地吮吸一切壞東西,難以接受好的影響。因為空虛、精神貧乏本來就是一種缺陷。
教育工作的經驗使我們確信,學生在青少年時期為一種道德理想所鼓舞,他們就會在自己的友誼中自覺地提出一種崇高的目標,並把實現這種目標看作是個人的幸福。這種情況常出現在青年早期,這時偉大的生活,建設共產主義的宏偉前景展現在他們的面前。提出一種目標,是他們忠於共產主義道德的崇高原則的一種特殊誓言。據我所知,有兩個年輕人,他們在17歲的時候給自己提出了一個目標:不毀壞護田林帶的一棵樹,讓自己的家鄉變成一座花園。他們建立了保護大自然財富的青年小組,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