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國內數一數二的諮詢公司的偶遇,我把他稱為A公司。彼時距離宣講開始還有一個多小時,我翻出當年本科找工作的簡歷,打算改改就用。折騰了半個小時後才發現這是急不得的玩意,於是我決定先吃飯,然後帶張軟盤先去看看。
話說俺連簡歷都沒有來得及準備就跑到了已經進行了一小半的A公司招聘會上時,發現周圍沒有一個熟臉,不禁出了一身冷汗,擔心自己是不是來錯了地方。等到聽明白了A公司是專來招聘經濟中心的iMBA們時,反倒踏實了。還有,我發現公司的老總一直在講的主打產品(一個財務)指標很簡單,至少表面上我看是這樣,可能這也是給自己增加自信的一個小暗示吧。在宣講終於結束後,宣佈現場開始收簡歷,兩天後開始面試,並很精確地公佈了後續工作的一系列日程。由於我沒有帶簡歷,所以很踏實的直接去找A公司的老總要郵件地址,然後故做瀟灑地轉身就走,其實自己當時很心虛,不知道自己到底能不能和這些MBA們競爭。回來後隔了一天,我才隨便寫了一個簡歷1。0Beta版就發給了A公司。在我幾乎已經忘記這件事的時候,我收到了A公司的面試通知。這讓我有些措手不及,因為實際上我還根本沒有為面試做任何準備,這注定了後來的失敗。
這是我平生第一次參加小組討論式的面試,幸好面試過程緊張而愉快。這是由三個清華MBA、兩個北大MBA加我組成的一個六人小組,考官加一個秘書在旁邊靜靜地觀看我們的演戲。我有些暈眩,與各位精英的激烈交流使我的頭腦完全興奮了起來,我的思維被極大地激發而活躍了起來,這是我一直期盼而得不到的感覺,這也讓我從此愛上了諮詢這個“壞東西”。雖然最後A公司根本沒有給我第二次機會,但透過這個討論,我發現了我的另一面特質。我認為我不但是個很好的討論參與者,也是一個很好的領導者,這在後來的面試中得到了驗證。
失敗的原因我想有兩點,第一就是事先沒有詳細的準備,包括心理上和具體問題上。我的準備只是在出發前兩個小時手忙腳亂地準備了一下我最擔心的英文自我介紹。實際上現在看來,這當然遠遠不夠。我根本沒有想到去BBS上找一份諮詢公司的面經來看,我在很久以後懂得翻看先人們總結的面經時才發現,當時自己在面試中犯了幾個大忌,直接導致了被淘汰的厄運。這也說明了學習別人的經驗可以少走很多彎路,但那時傻乎乎的我顯然根本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這次準備少到甚至連路程時間安排我也沒有多加任何的考慮。A公司距北大隻有步行十幾分鐘的路途,但由於我倉促準備使路程時間沒有了彈性,這短短的路途又麻痺了我,而忽略了面試時間恰在下班的高峰期這個問題,選擇了錯誤的交通工具,使得我打車在這段路途上竟走了將近一個小時,結果不單單是遲到,而且完全擾亂了自己的心情,這就已經失敗了一大半。還有一點就是,我在面試時已經看出來那個IT副總經理很想聽到有人把我們所分析的問題癥結歸結為財務失敗,但我沒有從他。我說了自己的真實想法。後來,我們這個組裡,只有一個把問題歸結為現金流失的女生進入了二面。我懂得了,面試官的滿意就是我的快樂。這樣看來,這個失敗的面試也不算壞事,它是下一個成功的墊腳石。
後來的事情
第一次面試失敗後我開始全線出擊,利用各種方式尋找招聘資訊,爭取面試機會。最慘的一次是深夜徒步幾公里,從北大的西南門往返於清華的東門之間,只因為聽說用友北分的人事經理要到清華演講,回到宿舍時人都快散了。不過值得慶幸的是,那段時間我很快就瘦了幾公斤,真是無心插柳柳成蔭,這也讓我學會了一種減肥的實用方法。總體來看獲取招牌資訊的方式主要包括,BBS、招聘網站、公司主頁和招聘會(包括校內和校外),外加一些小道訊息。如果非要說這些方式哪些更有成效的話,我認為應該是用人單位專門針對北大學生的校內招聘會了,其次是BBS,這兩種資訊由於太容易得到,所以雖然有成效但競爭太激烈,而且很容易呈現同室操戈的慘狀。公司主頁上的招聘資訊是個不錯的渠道,可惜大部分都不是針對學生的。專業招聘網站,各說不一,我認為也不能說完全沒有效果,下面我還會提到,但總之是機率很小。校外的各類招聘會雖然基本上沒有什麼太大用處
第一次面試後很久我都沒有收到任何訊息,而同時已經開始有大牛們中彩的訊息不斷流傳,我有些沉不住氣了。偶爾接到兩個小房地產公司的電話,雖然直接就拒了,但心裡有些惶恐,擔心以後不會再有什麼機會。
現如今我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