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最後統計總分,每得一分可以得到十元錢的獎勵。
從這個規則可以看出,選“藍”是絕對沒有便宜佔的,要麼得-1分,要麼得-2分;反之,選“紅”是絕對不會吃虧的,要麼得0分,要麼得4分。但這個時候問題就出來了,雙方都認為紅是最優選擇,結果就是誰也別想得分。第一輪下來,雙方都選了十次“紅”,都是零分。
然後老師決定改變遊戲規則,雙方在做出選擇前,可以派出一名代表談判,達成協議,然後再做出選擇。
我們小組在開會討論的時候,就指出了合作的可能性:“頭五次我們選藍,他們選紅,這樣我們得-10分,他們得+20分,後五次我們選紅,他們選藍,我們得20分,他們被扣10分,這樣雙方各得100元錢。”大家都對這個想法表示贊成,並委派我前去談判。就在我打算起身的時候,有一個同學突然發言了:“不如這樣,反正扣分也不罰錢,乾脆我們選十次藍,他們選十次紅,這樣他們能得到400元,然後回頭再給我們200元,豈不是更好?”
此言一出,滿座皆驚。
大家都覺得這個想法有點不可思議,但仔細一想,確實很有道理。在雙方僵持不下的時候,我們退一步,就可以獲得利益,更奇怪的是,讓步越大,獲利越多。於是這個建議被很快透過了。我作為全權代表前去談判,對方表示完全接受,於是雙方簽訂密約,合夥“騙取”老師的四百元獎金,全班同學出去猛吃了一頓。
其實老師並沒有“上當”,一切的結果都是她設計好的。透過這個遊戲,她成功的讓大家明白了,很多時候,“合作”比“競爭”往往能給雙方都帶來好處。但“合作”的前提是雙方都能理智的分析問題,互相溝通。同學之間,經常會產生一些莫名其妙的小摩擦。比如,你們本來是很好的朋友,你有急事想問他借10元錢,可是他最近剛借了50給另外一個人,那人死活不還了,正在生氣,看見你來借錢,硬生生的來一句:“沒錢!不借!”於是誤會就產生了,你橫下一條心要跟他賭氣,:“十塊錢都不借,算什麼兄弟?”他也覺得沒有解釋的必要:“為了十塊錢就跟我賭氣,這種小氣的哥們,不要也罷!”也許一段友誼就此破滅,其實一個朋友豈是能由十元錢來比較的?同學時的友誼尤其值得珍惜,也許過了十幾年幾十年之後,你歷經世態炎涼人海沉浮,想起來怕是腸子都要悔斷咧。這時其實只要有一方肯讓步,或者你不要把此事放在心上,或者他向你解釋當時心情不佳的原因,事情就過去了。
再看看一開始小拿破崙和詹姆斯的故事,連三歲小孩尚能化干戈為玉帛,取得“雙贏”的結果,難道我們要連三歲小孩都不如嗎?
退後一步,海闊天空;與人方便,自己方便。
六、“不敢為天下先”
“不敢為天下先……不要事事認為我的看法比別人的看法要高明,不要認為一切我都看的很準,這叫做不敢為天下先。”
處處與人爭先,就要處處吃虧,向所有的人挑戰,就會被所有的人反對。
《老子》第六十七章有云:“吾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
這句“不敢為天下先”歷來為人所詬病,被認為是不思進取、抱殘守缺。其實《老子》的思想以辨證為核心,所有的話都必須從正反兩個方面來理解。在《老子》六十六章,還有這麼一句話:“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老子》第七十章說道:“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弗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是謂配天,古之極也。”(善於指揮之人不逞勇武,善於作戰之人不動怒氣,善於勝敵之人不戰而能屈人之兵,善於用人之人總是甘為他人服務;這些優秀品質就是所謂的不爭,就是所謂的善於用人,就是所謂的能與天道配合--這才是自古以來的最高境界)。“
第47節:不敢為天下先
所以,我們也可以說:“不敢為天下先,故天下莫能為之先。”
不敢為天下先,不是“近來學得烏龜法,得縮頭時且縮頭”的“烏龜哲學”,更不是反對時代進步、固步自封的“奴隸主貴族的沒落哲學”,而是“大智若愚”的人生哲理。當代著名歷史學家張豈之教授曾這樣解釋這句話,我覺得這才是正解:“不敢為天下先……不要事事認為我的看法比別人的看法要高明,不要認為一切我都看的很準,這叫做不敢為天下先。”
人人都有優點,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