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1 / 4)

小說:金庸傳奇 作者:朝令夕改

倪匡就總嫌他蠢笨,不可愛,不伶俐,在洋洋灑灑對金庸小說人物的三六九等評價中,就對他不置可否,不予評說。

劉新風卻是直言不諱,認為郭靖太型別化了,單純得簡直就是貯於陰涼乾燥處的一小瓶密封蒸餾水,不但沒有細菌,而且連養分也沒有。

但金庸只能是這麼一步步走過來的,必得先有郭靖等,才能有韋小寶。他不可能從陳家洛一下子就跳到了韋小寶。

如果把金庸的作品比作一道橋,光有左右兩端兩個橋墩是不夠的。

有了郭靖,才算是諸色人等,全都齊了。因為他之前有陳家洛、袁承志、胡斐們,他之後有楊過、張無忌、喬峰、令狐沖、韋小寶等。從正義之俠——大俠——中俠——小俠——無俠再寫到反俠,金庸為我們圓了一個英雄夢之後,又毫不留情地戳碎了它。

如此,我們還是感激金庸,創造了郭靖這麼一個方正的大俠形象,要不,僅有楊過,復有韋小寶之流,於我們的審美情懷還是不能滿足的。儘管金庸自己也說:“長篇比中篇好些,後期(作品)的比前期好些。”儘管許多人都把《鹿鼎記》看作是金庸武俠小說創作的頂峰,但我們還是要說,若是沒有《射鵰英雄傳》,沒有郭靖,將是金庸武俠世界的一個很大的缺失。

………………………………………………

鐵血丹心

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是中國傳統的理想人格。

稍有一點文學史常識的人都知道,小說在中國起源於神話傳說、六朝志怪和唐代傳奇等等;而在西方,小說則直接源於古希臘的史詩和神話。

但不管中西小說的差異如何之大,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它們都起源於神話傳說,因而也都具有傳奇這一基本特性。

然而,小說自近代以來,特別是到了現代,其固有的傳奇色彩逐漸喪失殆盡了。

因為,這是一個充滿物慾和追逐名利的時代,也是一個精神虛空和情感鈍化的時代。所以,里爾克有詩云:

我沒有情侶,

沒有房屋,

在我活著的地方沒有位置,

我被捆縛在所有的物上,

這些物膨脹著把我吞噬。

在這個時候,你可以麻木、被動地順應或承受,這無可厚非,當然,你也可以不甘示弱,不甘奴化,在藝術中再尋找一種支撐與力量,以作對現世的抗拒和否定。

已經有人這樣做。

越來越多的人將這樣做。

這樣的智慧不一定只屬於思想家,在金庸的筆下我們也經常見到這種智者。為自己所處的環境所決定,他努力地從民眾中汲取著健康的力量;為自己的性情所決定,他又偏愛著一種精神的安寧與充實。

流瀉在金庸手底筆下的,有不少是具古典色彩的作品,這些作品有對至美境界的禮讚,對精神自足的追求,極合漂泊四海的中國人的心:不是自欺欺人的粉飾現實,而是返璞歸真,在人間尋求真善美,同時也完善自己。

世界上是有各種各樣的活法的。

直面慘淡的人生,是一種活法;

走進象牙之塔,是另一種活法。

過去的文學作品賦予我們太多的經驗和歷史,太多的智慧和情感,太多的思慮和憂傷,而今天的文學卻缺少了激情與理想,缺少批判與深刻,缺少雄渾與啟迪。在經歷了種種困惑之後,心靈的思考指向篩濾了一切紛陳繁雜的具體人生後,對生命對自由和自覺的渴望。

所以越來越多的人走向金庸。

於是,在一片世俗的喧囂中,執意要從文學中尋覓詩意的人們,發現他們還能擁有一片寧靜的天地——這裡有童話,有童心,有武林掌故,有俠士風度,有古典情懷……

金庸把一種倨傲不凡,金玦玉礫的風度與氣質,寫得入木三分:追求富貴,終達對富貴的超越;追求功名,終達對功名的遺忘;追求顯赫,終達對恬談的退守……縈繞在他筆下紙上的不少都是這般早已失傳的儒道風範。

真好,儘管少了點關於終極價值的話題,但這兒有著喧囂攻不破的平和與自在,還有一種陶淵明式的風情。是的,在經歷了太多的苦難之後,這個時代還需要詩意。

金庸讓許多人尋找到丟失已久的中國魂。

《射鵰英雄傳》是金庸最受歡迎的作品之一,也是讀者心目中“中國之魂”的最好的載體。所以,它一發表,便真正確立了金庸武林至尊的地位。

它倒不一定是金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