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關,第三個是宛縣。
要想破長安城,不是函谷關,就是武關。而要進入武關,必先過宛縣。所以說這三個地方,可謂是重要之要啊。想當初,秦末戰亂時代,高祖劉邦率兵西挺,走的就是宛縣,進武關,後攻入咸陽的路線。後來,項羽卻選擇了破函谷關。殊途同歸,兩條大路通長安。如果王莽守住了這兩大關口,等於捏住了自己的命根。
或許,情況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可怕。我想,這應該是王莽安慰自己的心裡話。
王莽錯了。這時,又有一個訊息,猶如一塊殞石從天而降,砸在了王莽的腳跟:又有人造反了,而且又是十萬軍。後來這十萬軍,比前面翟義那十萬軍更可怕,因為這幫造反兵,不是關東人,而是來自長安附城的京畿地區。
前方有人放火,後院又有人拆牆,這還叫人怎麼整呀?
京畿地區造反的頭目,有兩個,一個叫趙朋,一個叫霍鴻。從某種角度來說,他們不但屬於來路不明的人,還是趁火打劫的傢伙。趙朋和霍鴻認為,漢朝的中央軍,都傾城而出對付翟義去了。如果他們就地起義,攻入長安,肯定成功。
真可謂,造反不可怕,就怕造反兵有文化。事實證明,趙朋和霍鴻的觀點是對的。他們的起義軍,一舉拿下長安附近二十三個縣,又斬西長安市民兵司令,一路向長安城攻去。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何況趙朋等人放的這把火,還是一把大火。大火逼近了長安城,火光映照著長安城裡的未央宮。無恥的王莽,彷彿就在眼前。
王莽真急了。
事實證明,光急著跳腳,是不能解決問題的。這時,王莽又召集了一個緊急會議,做出以下佈署:派衛尉和大鴻臚,率兵出城,攻擊趙朋造反兵團;派騎都尉駐防長安城北;派城門校尉,駐守長安城門。同時,皇宮加強巡邏。
長安城就像一把好柴,一夜之間就能被城外的造反兵燒成一片火海。看著這眼前一切,王莽心裡一點底都沒有。只有他自己知道,他真的要撐不住了。
王莽像一隻熱鍋上的螞蟻,在皇宮急得團團轉。這個天才的權術家,突然想到了一招。等死不行,送死不行,不如去求老天爺幫幫忙,或許會有所轉機。
於是,王莽就抱著三歲的皇太子劉嬰,率領百官,每天都要跑到效外的皇家祖廟祈禱。就在祈禱會上,他釋出詔書,宣告天下,說他拼死拼活,不是為了自己當皇帝,而是保護皇家祖業。
穩定壓倒一切。王莽這招,就是要先穩定天下騷動的情緒。同時,王莽還特意派人向全國各地傳達,警告各郡不要亂動,皇帝還是劉嬰的,安漢公不會搶他的。
退位自保,這是一條明智的退路。除此之外,王莽別無他法。
但是,就在王莽舉目無望時,前方傳來一條天大的好訊息——漢朝中央軍,在陳留郡遭遇翟義的起義軍,並一舉擊敗對方。翟義被捕,已經五馬分屍,劉信逃亡,不知蹤跡。
漢朝中央軍幹掉翟義後,調軍回頭,直奔趙朋等另外一支造反軍。王莽已經派出一支軍隊,前往伺候趙朋,當中央軍趕到時,漢朝兩支正規軍,形成前後合擊之勢,一下子就把趙朋造反兵夾死了。
二個月後,漢軍消滅起義軍,各郡縣治安秩序,陸續恢復。
王莽彷彿做了一場惡夢。曾經要崩潰,要發瘋的他,突然又信心滿滿。他十分得意地認識到了,起義軍是不足懼的,王莽還是強悍的。漢朝就像他手心中的獵物,只要他不放手,誰也別想來搶走。
於是,王莽瘋狂反撲。首先,他派人到翟義故鄉,把翟義老爹,即倒黴的前丞相翟方進墳墓及祖宗墳墓全挖了,誅三族。然後下令,把翟義及趙朋兩支起義叛軍屍體,全部搬到路旁,插上木牌,警告造反者不得好死。
王莽終於出了胸口的惡氣。這時,他突然想起了那個看著他,幸災樂禍的王太后。
老太婆可能認為,他王莽活不過今年了,沒想到會是今天這個結果。天意啊。王太后這筆嘲笑帳,當然不能就此了之。這時,各郡不斷有祥瑞報來,重要的有石牛和仙石兩樣。王莽叫人把這兩樣東西,運往長安。然後,他就給王太后上了一道奏。
奏書很長,大約意思就是,自起義軍被滅後,漢朝到處都有祥瑞出現,都是衝著他安漢公來的。天意當前,他怎麼能違抗呢。所以,從此之後,我不再用攝政年號。我的所作所為,可以跟周朝的周公媲美。又所以,漢朝政權先由我打理,等到劉嬰滿二十歲,舉行加冠禮時,我再原樣歸還他就是了。
王莽的刀,已經頂到王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