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部分(2 / 3)

小說:大唐狄公案 作者:童舟

我密報說劉將軍已與突厥首魁暗中締了盟約,我們西線一旦發起反攻,他便率部譁變投敵。反叛的證據是什麼呢?尚將軍揭發道,劉將軍在這太子的棺柩裡秘藏了兩百副鐵甲,上面都插有反叛的標幟。時候一到,劉將軍率親信用利斧劈開棺柩,將鐵甲分發給共謀的將士,倒戈叛變,先將都督府大小將領斬盡殺絕,再大開轅門,迎突厥驍騎進軍營,並獻出我的首級……”

狄公驚異地望了一眼身旁的劉將軍,劉將軍肅穆地直挺挺站著,蒼白的臉上大汗如雨。

周都督繼續說道:“但我不敢輕信尚將軍的話,儘管他是一位久經沙場、戰功赫赫的大將。我深信劉將軍對朝廷的忠誠,但是尚將軍說得有頭有尾,故爾我進退兩難,舉棋不定。狄仁傑,你知道反攻的時間就要到了,按原定戰策,劉將軍率左軍精粹一萬五千人先插入突厥驍騎營右翼,切斷他們與突厥首魁的聯絡。隨後我親率五萬軍馬中路突破,直搗突厥中軍大營。倘使到反攻時刻我還不能判斷劉將軍是否真有叛逆之跡,即是說還不能解析這太子棺柩之謎,反攻時間必須延遲,坐失戰機,後果不堪設想。

“我與繆將軍已對太子的棺柩細細作了觀察,並沒有發現棺柩曾被撬開、放入鐵甲的痕跡,尚將軍言之鑿鑿,說是他們先揭開一層紅漆皮,在棺蓋上鑽了一個洞,藏畢鐵甲又將紅漆皮蓋合,塗飾得天衣無縫。——狄仁傑,你知道我們不能公開開棺驗看,褻讀了太子靈柩,聖上發罪下來,不僅我要身首異處,恐怕還得累及九族。沒有聖上恩准,我連棺柩上一層漆皮都不敢鏟揭。倘是將真情奏明聖上,奏本一來一去何止十天半月能了事?——我們只得退兵一百里,放棄最後一次反攻的機會,眼看著大好河山被敵騎踐踏。狄仁傑,如今只求你在天亮全線反攻前,剖析此謎,告訴我劉將軍、尚將軍究竟哪一個是奸逆。”

狄公細細看了太子和他的妃子的棺柩,問道:“尚將軍沒說妃子的棺柩裡也放入了鐵甲吧?”

“嗯,我哪裡說起過妃子的棺柩?”周部督有些不耐煩。

狄公又說:“聽說安葬時太子的玉體被放入一個小金棺裡。外面套了楠木外槨。棺槨之間大有空隙,那兩百副鐵甲莫不就藏在那空隙間。妃子的棺柩是依太子例同法炮製的,若內裡未藏有鐵甲,豈不就比太子的棺柩輕了許多?”

周都督大悟,卻又皺眉道:“這兩具棺柩碩大無朋,且沉重十分,如何比較其重量?”

狄公道:“下官倒有一計。聽說妃子棺柩移葬此墓穴時,曾在墓穴後開掘了一口大湖,因為太子和他的妃子生前十分喜愛遊湖,那湖上還故意泊著一艘京師御內樣式的遊船哩。如今只需派士兵將兩具棺柩推入那湖中,看其沉入湖水的深淺,便可斷定太子的棺柩內有無鐵甲。——倘有的話,必然下沉得比妃子那棺柩深,而劉將軍通敵謀逆之罪也昭然若揭。”

周都督點頭頻頻,忽又搖頭道:“狄縣令說的甚是輕鬆,擅自將太子及妃子的棺柩沉入湖中,日後聖上發罪下來,叫我如何分辯?豈不是自投死路?”

狄公笑道:“周都督便說戰事日緊,突厥魁首覬覦太子棺柩內珍寶,每欲劫奪。你為了不讓太子遺體落入敵手,遭其凌辱,故預先將太子及妃子棺柩沉入湖中,以防萬一。聖上聽了,非但不會責怪都督,反會有讚賞嘉許之詞。”

周都督道:“這棺柩原是中空,如何有下沉之理?”

狄公道:“就說將棺身縛以鐵石,不由人不信。沉棺之舉有詞分辯,就無後顧之憂。兩具棺柩一旦下水,這鐵甲之謎便頓見分曉。”

周都督大喜:“狄仁傑,人道你有鬼神暗助,果然不謬。快,快派一百名士兵開啟墓室後壁,備下圓木。繩索。”

繆將軍飛步回軍營傳命,片刻一百兵士攜了圓木。繩索下到墓室。

墓室後壁很快被開啟,月光照在墓寢外一方高高的白石平臺上,冰封的湖水在月光下閃爍著晶瑩的寒光。

士兵們開始用圓木墊入太子棺柩下,棺柩周身則繞了三四圈繩索。棺前。棺左、棺右各三十人牽著繩索向白石平臺上拽拉,剩下十名士兵則不停地轉換棺柩下的圓木。

突然幾十人發一聲喊,只聽得一聲巨響,棺柩被推下了湖面。冰層破裂,水聲譁然。棺柩在水面上搖晃了幾下,不動了,約七成浸沒在水中。

接著妃子的棺柩滾過了白石平臺,慢慢放下到湖中。士兵們牽拽著繩索使兩具棺柩漂移作一處。周都督、狄公及劉、繆兩將軍神情緊張地望著湖中的兩具棺柩。——兩具棺柩沉下到同樣深度。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