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稱。可是你們想想,為什麼要指家庭背景呢,這種說法是基於什麼立場的呢?
其實“木門對木門,竹門對竹門”指的是讓兩個人走在一起,能接軌接駁在一起(以門作為比喻)的所有因素:兩個人的婚戀觀,兩個人的世界觀,兩個人的人生觀,家庭因素的氛圍,觀念……這些因素的綜合狀況。(閱讀提示:使用太極歸宗方法,抽象化理解)
要做到最佳選擇,你必須是一個非常而且十分智慧的人,能洞悉各個選擇物件的情況,並且掌握對方日後變化的心。
——可是,誰能有半點把握可以做到這點呢?
女人無所謂正派,正派是因為所受的誘惑不夠;男人無所謂忠誠,忠誠是因為背叛的籌碼太低。
○放棄即是大智慧
如果你不具有這種智慧,你怎麼得到幸福?
要麼,你們是一對非常幸運的人,上天非常眷顧地安排你們活在一個沒有誘惑或者誘惑不是很大的環境裡面。
要麼,你們是一對單純的人,笨的人,心態很好的人——懂得放棄。
——愛情就像是海灘上的貝殼——不要撿最大的,也不要撿最漂亮的,也不一定是你最喜歡的。撿到了,就要喜歡它,揀到了就永遠不要再去海灘。天長地久是有的,前提是要找到認為最適合自己的那一個,也就是冥冥中註定的那一個。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那一個談何容易?你或許在40歲的時能找到,你在20多歲時就不得不結婚;在三四十歲時找到了卻又不得不放棄。可是更重要的是,你沒有走完整個人生路,你怎麼知道對方就是你的命中註定呢?所以撿到了就要喜歡它!
——在麥田中走的人最佳的心態應該是:當我走在某一顆麥粒的時候,我覺得這是一顆又大又飽滿(無論這種又大又飽滿的概念是走過第一顆之後對比獲得抑或是透過其他途徑獲取而得,更甚的是把第一顆認為又大又飽滿),我選擇了,並且我懷著它往前走,不再對比其他。
正如在博弈論裡面,兩個聰明,精打細算的人對弈,往往是得不到最佳的方案,唯獨兩個看起來笨笨的,願意吃虧的,願意放棄的人,才能取得共贏!
選擇,一開始一般都是理想的,比如,你理想的物件是什麼什麼樣,但是經過不停的選擇之後,你會逐步作出微調,因為你太難找到完全匹配你的理想要求,這時候就需要接受包容一些瑕疵。這是一種放棄;
如果兩個人走在一起了,日後的生活中,兩個人的條件不一定會同步發展的,比如收入有差距了,興趣有差距了。此時若要持久匹配,那就需要不選擇。這也是一種放棄。
兩種放棄只是概念物件大小之分,實質一樣。(閱讀提示:注意聯絡太極建模一章的模型)
3。衍生原理之魔方資訊原理
東方衛視有一套節目叫做《幸福魔方》,突破了原先情感類節目主持人、當事人、調解人各居一面的場景,設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