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部分(3 / 4)

小說:宅師 作者:宮本寶藏

讓一讓?”

“拍我啊。我有話要說。”那人五十歲上下,膚色黝黑,手大腳粗。應該是做慣了農活的模樣。這樣的形象,披著陰陽八卦袍,卻顯得有些不倫不類,彷彿民間常說的。穿上龍袍也不像太子。

但是他自己卻沒有這樣的感覺。反而瞪眼道:“你們電視臺的,怎麼區別對待啊。能拍他們,幹嘛不能拍我?”

“朱羅經,你不要搗亂。”

就在這時,一個村長模樣的人,立即走出來訓斥道:“你也不看看,現在是什麼時候,你那一套。大家已經聽膩味了,不要在記者同志面前賣弄了。讓我們村子丟臉。”

從這話中,方元就知道了,那人姓朱,的確是風水師。羅經不是名,而是羅盤的別稱。有些地方,習慣把風水師稱為羅經師。

不過看情形,這個姓朱的羅經師,在這裡混得不怎麼樣,沒有得到村民的尊重。這也是比較正常的情況,畢竟民間風水師實力良莠不齊,有人敬重,自然有人嗤之以鼻。

比如方元,受邀從南京飛來徽州,不是照樣被人當成了江湖騙子,把他拉到窮鄉僻壤的地方扔下,讓他吃了不少苦頭。

想到這事,方元也是氣不打一處來,更加堅定信念,還是老實當自己的設計師吧。風水師這行業,起落太大了。得意的時候,風光無限,一但失意,估計就成過街的老鼠,不僅不受人待見,還人人喊打。

就好比現在,那人不願意走,但是村長叫來幾個青年小夥,硬是把他拖走了。

“兩位記者同志,你們可以繼續了。”

適時,村長笑容滿面道:“我再給你們介紹一下,我們這套打棍求雨儀式,經過幾百年的傳承,已經創造了一百零八種變化,連續敲打三四個小時,都不帶重複……”

採訪方元,還有朱羅經的亂入,也只是小插曲罷了。在村長的引導下,兩個記者又重新開始工作,一個扛起攝像機拍攝,一個拿起話筒介紹,把村長的話複述一遍。

一幫村民也十分配合,打棍求雨的動作也愈加激烈了,而圍觀的百姓也是笑逐顏開,一派歡喜熱鬧和諧的場面。

然而在鏡頭以外,卻是朱羅經黯然失落的樣子。他環視一週,發現沒有人理會自己,只得拖著佝僂的身軀,一步一步向外而去。

說起來也是諷刺,同樣是作為“封建迷信”,儘管社會環境寬鬆了,但是風水依舊不怎麼受普通人待見,但是求雨儀式卻一躍成為傳統風俗,受到推廣保護。

不僅是打棍求雨儀式,就是其它祭祀活動,以前還屬於迷信的範疇,但是時至今日,卻是極具當地特色的民俗傳統了,不僅沒有受到歧視,反而受到大家的追捧。

相比之下,風水就有些不給力了,好像見不得光似的,一般是低調進行。一但被曝光,立即受到千夫所指,口誅筆伐……

“難啊。”

看到朱羅經落寞的身影,方元心中暗暗一嘆,忽然快步跟了上去。等到走了一段路程,他才開口叫喚道:“朱師傅。”

方元叫了兩聲,朱羅經才反應過來,回頭一看,表情有些迷惑:“是你……有事?”

“總不能開口就藉手機吧,好歹也要寒暄兩句。”霎時,方元和煦笑道:“朱師傅,剛才聽見你提到引水補基,我挺好奇的,能給我說說嗎?”。

“你想知道?”朱羅經上下打量方元,然後搖頭道:“說了你也不懂。”

“未必。”方元淡笑道:“據我所知,引水補基應該是風水學上的一種補救措施,有引溝開圳、挖塘蓄水、開湖、築堤壩、造橋等各種方法。其目的就是讓殘缺不全的風水形勢,達到最為理想的狀況。”

“咦?”朱羅經愣住了:“你真懂啊。”

“知道一些。”方元笑道:“我記得古代風水書籍上,就有一些典型的案例。比如說將村中一處泉擴挖成月塘,以儲內陽之水而鎮丙丁之火。又比如說,因為村外來水躁急,則開挖湖塘,緩衝水勢,儲中陽之水以避邪。”

“這些應該算是比較常見的例子,更是引水補基,改造風水的典範。”

說話之間,方元話峰一轉:“不過這村子,好像沒有什麼來水、泉眼吧,在嚴重缺水的情況下,朱師傅又打算怎麼引水補基?”

“你也是羅經師?”朱羅經有些驚喜交集。

“……算是吧。”方元點了點頭,畢竟同行好交流呀。等下藉手機打電話,肯定不會被拒絕,說不定還能順便借點路費,回頭雙倍奉還。

沒錯,方元就是在打借錢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