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公又在一旁頷首說道:“既然都是烏合之眾,皇上又何必為此動怒,有失聖顏不說,還大傷龍體,皇上保重。”
李淵也算是壓制了幾分怒意,但是他還是帶氣的說道:“話雖如此,你可知他們所奏何事?”
公公就算是猜想到因何,他也不敢漏半點風,所以他又頷首說道:“奴才不敢妄加猜測。”
“你手裡的奏摺上寫的很明確,你不妨一看後,給朕分析一下他們上奏的用意。”
“這”公公稍稍為難了一下,畢竟是朝政機密,他不能隨意得知,且萬一看了之後,他不能為李淵分擔,豈不是更不好,所以他的猶豫,也就是為自己的後路墊鋪了更平穩的臺階下。
所以他隨即又頷首說道:“奴婢遵命。”
公公開啟奏摺,一眼掃了一下大概的內容,從其中的一點上,他已經不用再看後面的內容,和他猜想的幾乎一致,如今能讓李淵暴怒的事,想必也只有重選太子的大事。
“你說說他們,這不是明擺著要朕退位讓賢嘛。”李淵氣憤的兩眼冒火,其實他心裡比誰都清楚,眾朝臣上奏重選太子的用意,並非是逼他退位,而他們的真目標,無疑就是李建成。
能操控這件事的人,當然也只有李世民,雖然他確實具有號召天下的勢力,但是自古重選儲君之事,可謂是少之又少,如果他就此順從人心,那就是置李建成的生死於不顧,而且世人也會嘲笑他選人不當,才導致今天的現狀,一切的過失,將要由他一人承擔,萬一此事留下史記,他將可能親手葬送,原本可以名垂青史美譽之名。
“皇上息怒。”公公人不緊不慢的說道:“請恕奴才直言。”
李淵深嘆憂重的說道:“說吧,朕恕你無罪。”
“奴才認為,眾朝臣此意,並非是有意逼皇上您退位,至於眾朝臣的用意,想必皇上也知道;如今太子殿下墮落消沉,且身負謀害手足的罪名,雖然皇上一心仁慈將其解禁,但是眾朝臣已經對殿下失去厚望,如今秦王殿下又立下赫赫戰功,且權勢日見猛增,百姓們更是對二殿下讚不絕口,以長遠為國之見,眾朝臣固然是覺得二殿下更為合適儲君人選。
但如果只因太子殿下無功消度,或謀害手足的罪證,以此廢去太子之位,未免又顯得太過輕率,皇上乃是一國之君,且太子又是皇上親自冊封,可謂君無戲言,還需皇上三思。”
公公的話意,很顯然是偏向李建成這邊,因為他暫確定李淵心裡的想法,而以李淵剛才的大怒下,他猜想李淵應該也是不同意重立太子,所以他只能先順著試探一下。
李淵更加氣憤的說道:“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是他們太放肆張狂,竟敢撰寫了一切,只待朕的一個印章,此舉實在是無視我大唐皇尊,朕定絕不輕饒。”
“皇上聖命。”公公依舊是頷首說道:“不過,以奴才之見,眾朝臣突然上奏重立太子的舉動,想必也非一日之意,況且此事關乎二殿下前景,皇上如若過分嚴懲此事,又將二殿下置於何地,所以此事皇上還需慎行。”
“那麼依你之見,朕應當如何處置這些朝官,才能讓他們吸取教訓,且不會讓秦王難堪?”
“皇上倒也無需處置眾朝臣,如若皇上無意重立太子,皇上大可以恢復太子殿下權位,這樣一來,不僅明示您對重立太子的意向,且能盡顯皇上君無戲言的威信。”
李淵又一臉凝重的深鎖著眉眼,儘管他一再的擔心這一天的到來,事情卻還是躲不過要面對,他也曾想過,遲遲沒有藉口恢復李建成的權勢,遲早會遭到李世民重立太子的奏摺,只是沒想到會來的如此之快。
他也曾為今天這樣的局面,設想了很多種應對方案,可事到臨頭,他才發現他所具備的方案,更本派不上用場,眼下的局勢,李世民佔據的威勢,遠比他想象的要高,不過他也承認,李世民確實是一個難得的傑出人才,也可以說,他具有一個統治者的威望。
可是,在明知道李世民更適合做王者的情況下,卻執意的將心胸狹隘,陰險狡猾的李建成牢固在太子之位上,他不得不擔心大唐江山的穩固性。
李淵沉思了許久,內心的憤怒,也已經被愁緒代替,過了半響,他才憂心忡忡的說道:“可朕擔心”
第374章 真性大白
李淵沉陷在有再為難的抉擇中,如果他此時找機會恢復李建成兵權,那麼就等於直接回駁了重立太子的奏摺,這樣一來,他不僅和上奏的眾朝臣結下了樑子,更主要的是和李世民之間,再也不可能融合到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