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秦王這句話,本宮那就不客氣了。”淑妃笑意盈盈的說道:“想必秦王應該也知道,太子殿下如今被禁足,且軍令被暫收,在這種情況下,秦王無疑是宮裡權威最具聲望的人,所以秦王難道不想借機再改動一下朝綱嗎?”
李世明猜想淑妃的用意,無非就是暗示他藉機把持朝政,或者拉攏勢力,他當然也知道,這是個絕好時機,不過淑妃的目的,他暫時不能確定,於是他又說道:“娘娘的意思,兒臣當然明白,只是前方還有齊王在迎戰,兒臣一心想派兵去增援,可父皇卻屢次婉言拒絕,兒臣也實在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皇上這邊不是大問題,只要秦王確保此戰能勝,並保證能借此將障礙剷除,本宮不但保證將這支箭封藏至死,且還能助秦王一臂之力。”
“請恕兒臣斗膽,敢問娘娘的條件是?”李世明欲言又止,也明顯了自己的疑問。
“秦王果然是爽快人,本宮佩服。”淑妃笑了笑,對於李世明的直白,她很是滿意的同時,不免又感到難為情,不過在權益面前,一切都盡顯微不足道。
李世明冷冷的勾勒下嘴角,以一副不以為然的態度說道:“既然大家都是爽快人,娘娘有話也不妨直說。”
“本宮一介女流,在這後宮雖有點小地位,但事事難料,本宮膝下唯獨一女,以後怕是很難顧及彼此,所以本宮有個小小心願,還望秦王在執掌江山後,能了本宮所願。”
淑妃將視野放的比較長遠,以她的年齡,再生育也是不可能的事,況且就是生個皇子,也不見得是李世民的對手,而眼下的局勢,明顯有利於李世民,雖然李淵遲遲沒有表明他的態度,但是以李世民的勢力,儲君之位早晚會落入他手裡,其次也要把李建成徹底鎮壓下去,然後一切才是隻手可得。
李世民在不確定淑妃的用意之前,當然是不能透露自己任何行跡,包括他遠大的報復,所以他淡然的說道:“託娘娘的福,兒臣他日若能執掌我大唐江業,兒臣定不忘娘娘今日吉言,只是眼下兒臣還不敢妄想這麼長遠,所以怕是要讓娘娘失望了。”
淑妃對於李世民的謹慎,自然也可以理解,畢竟關乎謀權的大事,一旦被告發,可是特等大罪,所以她自己無意也是在做生死賭博。
淑妃只賭李世民有心想推翻李建成,逼迫李淵重立太子,他自然就是不二人選,否則她也不敢拿一生的榮華富貴做賭注。
為了表面自己的誠心,淑妃又一本正經的說道:“事事都在人為,本宮相信以秦王的睿智,執掌江山也是指日可待的事,眼下不過是缺個順水推舟的人,而這個人,本宮有信心擔任,難道秦王還擔心大計不成嗎?”
“有娘娘助兒臣一臂之力,兒臣當然如虎添翼,不過兒臣很想知道,娘娘為何選擇相助兒臣,而非是太子殿下。”李世民不得不懷疑,當然也可以說是好奇,李建成的現狀,雖然被禁足,但他好歹還佔著一個太子的名義,而淑妃卻偏偏放著一個太子不去拉攏,反倒選擇站在他這邊。
“凡是沒有下腹的美味,再美也隨時可能被別人佔為己有,但是懂得烹飪美味的人卻不同,他不但可以隨時品嚐到美味,且能自己掌控大眾口味,這樣豈不是更具有號召力。”
淑妃的話意,無非就是想說,李建成雖然還是太子,但是空有名,而無勢力,遲早也是任人宰割的傀儡,但李世民卻不同,他不但事事為大局著想,且把方方面面都顧慮的妥當,這就是他能拉攏人脈的優點。
沒有人不喜歡聽到被人讚譽的話,況且李世民確實具有這樣的實力,他當然也需要淑妃的相助,只是不明她所謂的條件,所以李世民不敢輕易答應她。
“娘娘秒贊兒臣了,兒臣不過是順從天意,至於往後的情勢變化,兒臣尚且不得而知,不過兒臣斗膽想知道娘娘所謂的心願,待兒臣能力範圍之內,兒臣必定如娘娘所願。”
“秦王如此誠心,那本宮也就不客氣了。”淑妃笑意滿顏的說道:“本宮首先顧慮的當然是膝下一女,希望秦王在大計如願時,也能對其多加照顧。”
“家寧公主和兒臣乃是同父異母的兄妹,雖然平日接觸甚少,但兒臣一直不忘有這麼個妹妹,所以娘娘大可不必放心,他日兒臣若僥倖如願以償,家寧便是我大唐特封長公主。”
要知道,一位長公主的名位,相當於一個皇子的爵位,身份象徵都是皇子 公主中最頂尖的人物,通常沒有較為傑出的作為,都沒有資格被封為長公主,所以李世民對淑妃的承諾,可謂是仁至義盡。
淑妃只差滿意的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