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3 / 4)

小說:時空大盜 作者:不是就是

一的出路。人吃人者已經成幫結夥了。每當村莊裡向外拋新死的人時,我們大家趴伏在遠處瞧著,等著。等他們走遠了,我們一擁而上,紛紛砍剁軟綿綿的皮肉……。

姬慶反擊蘇聯之前,蘇聯的問題就已經很嚴重了。即使沒有姬慶,大饑荒也會如期到來,蘇聯政策上的錯誤,會使得大饑荒尤為的慘烈。

現在經歷了與姬慶的戰爭之後,蘇聯的情況更加的嚴重,百姓手裡哪有餘糧。基於這個原因的考慮,姬慶沒有再進一步,未來的麻煩,留給蘇聯人自己吧。

至於文中提到的斯大林把搜刮出來的小麥向美國出口,以吸取西方資金,並不是表示蘇聯的“強大”,而是蘇聯在抄底西方世界。

第二卷歷史拐點之九一八第八十七章夭折的蘇聯

更新時間:2011…12…06

1918年,當時俄國只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國家,但僅僅過了十幾年的時間,蘇聯就成為了一個強大的工業國,並且在後來的反法西斯戰爭中,以它的排山倒海的軍事力量,征服了歐洲。這其中的奧秘,就在於三十年代世界性的經濟危機。

從頭來看。

電影“保爾。柯察金”中我們可以瞭解到,在“十月革命”到1928年的十年時間裡,新生的蘇維埃政權還處於風雨飄搖之中。國外*的軍事入侵、國內白匪和反革命勢力的*、農村地主與富農的反抗,加上托洛茨基、布哈林等黨內反對派的干擾、以及對列寧等人的刺殺活動,使得蘇聯國內的局勢一直處於尖銳的階級鬥爭和戰亂之中。如果用“十年戰亂”來比喻這段時期,一點兒也不為過。因此,在上世紀二十年代,蘇聯還不可能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當時的主要任務還在於鞏固政權、肅清反動勢力和穩定國內局勢。

上述發生在蘇聯的“十年戰亂”,內外敵人主要是以“反革命”的,或“右”的面目出現的。因此,斯大林一直十分強調“反右”以及“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鬥爭”。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列寧曾經主張和推行過一些“國家資本主義”的政策(例如採取“新經濟政策”,鼓勵美國石油大亨哈默來蘇投資等),但是在列寧逝世以後,隨著蘇共…黨內和國內鬥爭的進一步深化,“國家資本主義”的政策不再被提及,或者變成了“只能做,不能說”,以免被扣上“推崇資本主義,詆譭社會主義”的帽子。

而在1929年以後的兩個“五年計劃”期間,蘇聯卻取得了經濟騰飛和巨大成就。

在“斯大林選集”中,有一篇他在1931年全蘇工業代表會議上的講話《論經濟工作人員的任務》。斯大林講:“任何一個資本主義國家的產值在1930年都沒有增長。在這種情況下,增長25%已經是前進了一大步。但是,我們本來可以增長得更多”,“——這就是說,你們要在基本的有決定意義的工業部門三年完成五年計劃”。“布林什維克應當掌握技術。已經是布林什維克自己成為專家的時候了。在改造時期,技術決定一切”。“我們比先進國家落後了五十年到一百年。我們應當在十年內跑完這一段距離。或者我們做到這一點,或者我們被人打倒”。

在《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中談到,蘇聯在1933年提前完成第一個五年計劃時,已經從農業國變成了工業國。工業產品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已經增加到了70%。

在《聯共歷史畫冊》“中,有這樣幾幅圖片很生動地反映出了上述蘇聯的經濟成就:(1)《五年計劃四年完成》——反映出蘇聯當年掀起經濟建設“大…躍進”和提前完成五年計劃的宣傳口號。(2)《第一個五年計劃的成就》——從該圖可以看出,在短短的四年時間裡,蘇聯已經初步建立起了自己的重工業體系。主要包括冶金、農機、汽車、化工、機床、電力、石油和煤炭等領域。這也是蘇聯初步完成工業化的標誌。(3)《蘇聯與西方工業國家的比較》——該圖生動地反映出,在1929年至1933年的經濟蕭條期間,西方主要工業國家無一例外地出現了經濟滑坡。而蘇聯的經濟發展水平卻翻了一番。(4)《第二個五年計劃的宏偉藍圖》——在1933年至1937年的第二個“五年計劃”中,蘇聯版圖上的工業佈局已經是“星羅棋佈”。無論是在西部或中東部,都建立了配套的工業系統。尤其是冶金和機械製造業,更是比比皆是。毫無疑問,這種深謀遠慮的工業佈局,為後來蘇聯成功地阻止和擊潰希…特勒的軍事進攻,奠定和提供了雄厚的軍事工業基礎和後勤保障能力。

各種文獻中關於引進技術和人才的情況隻字未提,僅僅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