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長白山天池,誅殺洪荒怪獸;二探獸王古墓,歷盡千辛萬險!而其間搬山卸嶺,分丘摸金,移形換影,役鬼御魂,種種失傳的千古奇術——重現人間。。。。。。
傳說中的陰兵,夜帝的魂魄,七座能令風雲變幻的古墓,古墓中的珍寶。。。。。。
而藏於七陰古墓之外的又是一個怎樣的驚天秘密呢?
。。。。。。
本書延續最火的盜墓小說《鬼吹燈》,以其背景為依據,推演出一幕幕更為驚險的探險歷程。與以往盜墓題材不同的是,本書引入了大武俠概念,劍走偏鋒,將盜墓小說引入另一個境界。
喜歡武俠者可以從這本書中看到劍氣縱橫的豪氣,喜歡愛情者可以從這本書中看到悽美動人的纏綿。
近年來盜墓小說方興未艾,大行其道。本書順應潮流,順時而動,書中更是新增了各種流行元素,諸如風水、玄學、盜墓、靈異、探險等等,而且將武俠小說的筆法融入其中,另闢蹊徑,開創了新派盜墓奇俠小說的先河。
引子
竊鉤者誅,竊國者侯。
古往今來,盜竊歷來為世人所不齒。而盜墓一途更是被列入江湖下五門之首。
江湖下五門能人異士不勝列舉。與偷香、拍花、金批彩卦、蜂麻燕雀等不同的是,盜墓已經自成一派。從戰國到現今,盜墓之流數不勝數。其中最有名的盜墓賊當屬不肯過江東的項羽了。
盜墓者,按行事手段不同,又分為四個派系:發丘、摸金、搬山、卸嶺。發丘有印,摸金有符,搬山有術,卸嶺有甲。其中行事最詭秘的當屬“搬山道人”,他們都扮成道士,正由於他們這種裝束,給他們增加了很多神秘感,好多人因此以為他們發掘古冢的“搬山分甲術”是一種類似茅山道術的法術。
“卸嶺力士”則介於綠林和盜墓兩種營生之間,有墓的時候挖墳掘墓,找不著墓地的時候,首領便傳下甲牌,嘯聚山林劫取財物,一向人多勢眾,只要能找到地方,縱有巨冢也能發掘。
摸金的雛形則始於戰國時期,“摸金校尉”精通“尋龍訣”和“分金定穴術”。“發丘將軍”則是到了後漢才有,又名“發丘天官”。其實“發丘天官”和“摸金校尉”的手段幾乎完全一樣,只是較後者多了一枚銅印,上刻“天官賜福、百無禁忌”八個字,在盜墓者手中是件不可替代的神物。
四派各有所長,這其中尤以摸金派和搬山派為盛。
我們的故事就從一個“摸金校尉”開始。。。。。。
第一卷 龍崗火狼篇
第一章 火狼肝
一個月後,直隸新昌縣連家堡村口,來了四個風塵僕僕的年輕人,兩男兩女。
其中那個眉目如畫的青年指著連家堡村口那兩棵歪歪斜斜的大柳樹,對身邊另一個虎頭虎腦的青年道:“大魁,你看,應該就是這裡了。”
這四人正是從四川峨眉遠道而來的連星、小龍女、何阮君、大魁。
大魁點點頭。連星看著面前這個稀稀落落的小村莊,心裡有一股莫名的親切感。
連星思親心切,招呼眾人,縱馬向山坡上馳去。山坡上只有七八戶人家,幾個孩子正在屋前玩耍。
連星翻身下馬,走到一個孩子跟前,問道:“小孩,你知道連城家在哪裡嗎?”
這小孩約摸有七八歲年紀,聽見連星問他,一雙大眼睛骨碌碌轉了轉,搖搖頭道:“沒聽說過。”
連星有些失望。忽然不遠處一戶人家的門“吱”的一聲開了,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婦人走了出來。
小孩跑過去叫道:“姆媽,姆媽,這個人找一個叫連城的人,咱們村誰叫連城啊?”
中年婦人聽見有人找連城,渾身一震,問道:“是誰找連城?”小孩指了指連星。
中年婦人盯著連星,上上下下地打量一番:“你找連城?”連星點點頭。
中年婦人有些緊張地問:“你是她什麼人 ?'…87book'”
連星一陣心潮澎湃,忍不住就要脫口而出:“我是她兒子。”話到了唇邊,又硬生生地嚥了回去,對那中年婦人道:“她見了我自然會知道。”
中年婦人冷冷地道:“你見不到她了。”
連星看那中年婦人一副拒人於千里之外的樣子,不覺心中有氣,但轉念一想,見母親要緊,沒必要和她生氣,於是耐著性子問:“她怎麼了?”
中年婦人冷冷地說:“連城死了。”
聞聽此言,連星突然感到一陣暈眩,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