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懼,上前就要理論。
顧卿按過楊瓚脈搏,自懷中取出瓷瓶,倒出兩粒丸藥,喂入楊瓚口中。
因水囊已空,只能掰開楊瓚的下巴,手指順過頸喉,將丸藥“順”了下去。
當真該感謝顧千戶情商頗高,知曉地點不對。不然的話,再來一次“不得已”,楊氏全族都將和京城的李大夫一樣,石化風中,重塑人生三觀。
“本官顧卿,錦衣衛北鎮撫司千戶。奉天子命,賜翰林院侍讀楊瓚冠帶,召其還朝。”
聽聞此言,楊氏族人均是愣住。
人群后的楊山楊崗認出顧卿,忙推推身邊的同伴,“瞧見沒有?那位就是長安伯!”
長安伯?
少年們壯起膽,紛紛踮腳。
待看清顧卿的五官樣貌,終於相信了楊山兄弟的話。
長得好,不假。
冰冷嚇人,更是不假。
顧卿視線掃過,少年們齊齊縮回脖子,心中打鼓,再不敢多看一眼。
能與之交好,四郎果真是文曲星下凡,了不得!
第七十一章 回京一
“顧千戶,小民有禮!”
祭禮已畢,族長親自上前,言明楊瓚於祠堂暈倒,至今未醒,立即啟程實不可能。
“四郎有些不妥,需得看過大夫,還請顧千戶通融。”
天子宣召回京,不容爭辯,更不可拖延。皇命難違,即便有再多不捨,也要強作笑顏。
看著兒子,楊樅眼角發酸,口中發澀,只望顧卿能夠容情,等楊瓚醒來,確診無礙再啟程。
“這是自然。”
顧卿點頭,親自牽馬,送楊瓚還家。
“讓顧千戶為難,小民甚是過意不去。”
“老人家切莫如此。”
與第一印象不同,顧卿貌似冰冷,實則態度溫和,對楊樅很是尊重,如敬家中長輩。
面對如此情況,楊樅滿頭霧水,摸不到頭緒。他人更是雲裡霧裡,想不明白。
按照世人觀念,錦衣衛該是虎背熊腰,凶神惡煞,出則拿人,入則解囚,其兇名能止小兒夜啼。
這位顧千戶卻打破眾人常識。
長得好,人也和氣。別說錦衣衛,武官都不像,倒似王孫公子,鳳骨龍姿,金鑲玉砌。
對比宣府衛城的邊軍壯漢,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猶如雲泥之別,完全兩樣。
這樣人物,在楊樅面前執子侄禮?
越想越不可能,著實是糊塗。
最後,只能從楊慶三人的話推測,顧千戶和楊瓚相交莫逆,實為摯友,才會如此禮待楊家長輩。
有些見識的老人,多從另一個方面考慮。
錦衣衛是天子親軍,凡事只聽命天子,自有一股傲氣。如此放下身段,可見四郎皇恩之重,必定前途可期。
眾人各有思量,猜測不易。
無一例外,都對楊瓚有了進一步認識。
先得天子欽點,金榜登科,打馬御前。後入翰林院,短短時間內官至正五品。這樣的經歷,實是話本中才有。
單是耳中聽聞,已有震驚之感。顧卿的出現,更證實眾人所想。
楊瓚,四郎,果真是全族的希望!
自今往後,凡楊氏族人教育子孫,必舉楊瓚為例。
“學文不成,習武不行,整日不知上進,下田還要偷懶,慚愧不慚愧!”
“瞧瞧人家四郎,不求你及上一半,只要能學到一分,你老子也能樂上整月!”
敢反駁?
以何為藉口?
楊瓚不成親,不生娃,無後為大?
下場只有一個,引來父親大人暴怒,抓起趁手的“兵器”,一頓狠抽。
兵器無有,鞋底也能湊合。
朝廷有律,許北疆庶民穿靴。皮面硬底,為防路滑,常在鞋底訂細木條。落到身上,必留下成排紅印,排列整齊,無比的酸爽。
抽且不算,更要大罵:“四郎為何不成親?為的兄弟情義!為的是侄子!你若也能這樣,老子都能在祖宗面前燒高香!”
何謂別人家的孩子?
正如這般。
有楊瓚在前,楊氏兒郎上進則罷,不上進,必將水深火熱,日日酸爽。
離開祠堂後,族人各自還家,換衣洗漱,準備表禮,送楊瓚還京。
“多備些麵餅,給四郎路上吃。”
“這些粗淺吃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