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也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是太過分,地方朝廷都不會大動干戈。
真有不怕死敢越界,例如許光頭之流,手下三十多條海船,上千海賊,威脅江浙福建等地安全,沿海衛所必會出兵圍剿。
屢次出兵,卻是收效甚微。
不是不想抓,而是抓不到。
地方府衙衛所均有貪心之輩,被海賊買通,提前洩露風聲。更有走私商人,暗中遞送訊息,海賊事先有了防備,遇衛軍傾巢而出,早早躲入秘密海港,留下幾條小舢板,任由對方去燒。
在知曉內情的人眼中,楊瓚年少氣盛,此次南下,必將吃力不討好,甚至斷送前程。
天子的確任性,但也不能肆意妄為,三番兩次同群臣對著幹。
況且,江浙之地,山高水遠,如若楊瓚犯下眾怒,天子遠在北直隸,未必能救得了他。
眾人各有思量,目光愈發複雜。
楊瓚似無所覺,出列領旨,三拜叩首。
旁人怎麼想,同他無關。
龍潭虎穴也好,萬丈懸崖也罷,腳步既已邁出,萬沒有回頭的道理。示弱於人前,九成不會得來善意,最大的可能,是粉身碎骨,死得更慘。
“臣領旨謝恩。”
三拜起身,楊瓚沒有馬上入列,靜等天子另一道敕令。
朱厚照沒讓楊瓚失望,命張永捧出一柄短刃,巴掌長,刀柄處鑲嵌外邦舶來的珊瑚寶石,刀鞘用整塊鯊魚皮製造,樣式古樸,隱有血光,實為當年鄭和船隊出行,外邦進貢之物。
“此乃外邦進獻寶刃,太宗皇帝曾贊其鋒利。”
朱厚照說話時,張永走下御階,手捧短刃,送到楊瓚身前。
“朕將此匕賜爾,此次南下,遇有惡徒,可先斬後奏。”
“臣遵旨,謝陛下隆恩!”
楊瓚再拜,起身後接過匕首。
群臣乍然變色,內閣三位相公也是皺眉。
楊瓚已有先皇御賜的金尺,此番南下,縱不能有所作為,保命卻是沒問題。
今上又賜下這枚短刃,到底有幾個意思?
保全自身尚罷,如楊瓚隨意用來殺人,該當如何?
畢竟是御賜之物,扣上一個不敬的罪名,殺了也是白殺。不見慶雲侯世子仍在詔獄常駐,罪名之一,便是對先皇御賜之物大不敬。
先時等著看楊瓚笑話的朝官,此刻都出了一身冷汗。
謝丕顧晣臣則是長舒一口氣。
無論如何,有御賜之物在身,同地方周旋,定會多出幾分底氣。只要不遇窮兇極惡之輩,性命當是無礙。
連落兩道驚雷,群臣被炸得頭暈眼花。
接下來,天子下令收回慶雲侯功臣田,改設皇莊,均無人出言反對。
眼見江南要起風雨,管他功臣田還是皇莊,實在沒心思去想。
三位閣老都是眼觀鼻鼻觀心,心和氣平,八風不動,心思難測。
這樣的模糊的態度,讓眾人拿不準,楊瓚此行,到底有沒有內閣支援。
如果有,恐怕江南起的不是風雨,而是風暴。
退朝之後,楊瓚沒有離宮,懷揣金尺,腰插寶刃,往乾清宮覲見。
在暖閣前,暫將短刃交給張永,楊瓚整了整衣冠,方才進殿。
短刃屬兇器,即便是天子賞賜,也不能佩戴見駕。金尺則不然,行走坐臥俱不離身,照樣不犯規矩。
“拜見陛下。”
“楊先生不用多禮。”
朱厚照心情很好,坐在御案後,捧著一碟豆糕,正吃得開心。
“陛下,臣請見,是為南下之事。”
欽差南下,不能自己走。京衛護送是其一,隨員同樣不能馬虎。
經過兩日思考,楊瓚寫下一張名單,只等朱厚照批准。
“此間事,臣具奏疏之上,請陛下御覽。”
朱厚照放下碟子,擦擦手,翻開奏疏,掃過兩行,瞬間瞪大雙眼。
“楊先生,”少年天子抬起頭,不確定的看向楊瓚,問道,“你沒寫錯?”
“回陛下,臣是寫好之後再行抄錄。”
絕對沒錯。
“可是……劉伴伴?”
請遣內官隨同,朱厚照可以理解。
江浙之地,區別於北方各州府,掌權太監共四人,分為鎮守、織造、市舶、營造。鎮守太監府同當地文武分庭抗禮,死掐多年,不落下風。
不論其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