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部分(3 / 4)

小說:唐醉 作者:竹水冷

青海安集大使,率軍駐守涼州,保護吐谷渾殘餘勢力。但大唐朝廷並沒有命令蘇定方主動進攻吐蕃,只是令其防禦吐蕃人的進攻,同時派特使譴責祿東贊。

祿東贊所領吐蕃軍隊雖然在與吐谷渾大戰中取得了壓倒xìng的優勢,但也傷了元氣,更怕遭到唐軍的報復,沒敢冒犯大唐,只是派出特使到長安譴責吐谷渾,並再次向大唐皇帝請婚,同時請求與吐谷渾和親、在黃河源頭的赤水放牧,但均被大唐朝廷拒絕了。

因為這些要求被拒絕,惱羞成怒的吐蕃人也想借軍事上的優勢,迫使大唐同意他們的請求,也數次犯我大唐的邊關。也就在蘇定方主領青海一帶軍事的這兩年間,大唐軍隊與吐蕃軍隊交戰次數不少,其中最著名的一次就是在烏海東與與吐蕃大將達延莽布支所領吐蕃軍隊的戰役。

此戰蘇定方只領一千餘人,達延莽布支手下有近八萬人馬,最終的戰役結果是達延莽布支戰死,八萬人馬完敗於蘇定方所領的一千唐軍,被殲近半。

而蘇定方鎮守青海的結果就是現在吐蕃人雖然佔據兵力上的優勢,但不敢有什麼大的動作,被打怕了的吐蕃人主動與我大唐軍隊保持遠距離的接觸,甚至看到大唐的邊軍巡邏都遠遠避走。但這只是暫時的平衡,想謀取更多的吐蕃人不會就此罷休,而我大唐舉大軍東征遼東之際,應該就是吐蕃人趁機作亂的最好時機。陳易其實很想不通武則天為何現在不讓蘇定方這位讓吐蕃人聞風喪膽的名將回青海,要是蘇定方不在青海,涼州、鄯州一帶出了亂子,那該如何是好?該責罰誰呢?

一想到出了亂子要責罰誰,陳易心裡打了個激靈,現在蘇定方還領青海安集大使,是青海一帶的軍政主官,如果青海有事,被吐蕃人佔了便宜,那首當其衝要被責的就是他這位軍政主官,武則天不會就因為這個原因,不讓蘇定方歸去的吧?要真的如此,那就太可怕了!

如果武則天公報私仇,想以此來打擊蘇定方,那手段也太惡劣,太不把國家利益當回事了吧?不過想想武則天在完全掌握大權後,大肆屠殺軍中將領,以致軍中再無善戰將領,導致大唐對外戰事一塌糊塗的那段歷史,陳易有點相信了!

蘇定方的功勞實在太大了,這些年除了與李義府有較密的交集外,並無其他大惡,如果要對其處置,是找不到好的藉口的,武則天想借事懲罰這位她沒太多好感的名將,也可以說的過去。

但陳易卻萬分不希望真的如他想的這樣,那樣就太悲劇了,他對武則天的好感也會下降。

第一百零三章武則天被說動了

聽了陳易滔滔不絕的一番講述後,武則天沉默了,她一下子不知道如何回答陳易的話。

好一會後,才輕輕地來了一句:“子應,本宮想不到你對青海之事瞭解這麼多,那你說說,既然你認為吐蕃人將會是我大唐最大的威脅,那我們要如何應對他們呢?”

“娘娘,現在吐蕃人的力量與我大唐相比還處於劣勢,因此我們根本不需要懼怕他們!”見武則天被挑起了興致,陳易更加興奮了,“我大唐人口數比吐蕃不知要多上多少,人口數多,可以徵用的兵員數量相對就多,因此在可徵集軍隊數量上,吐蕃就遠不能和我大唐比,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在其他各方面,比如武器生產技術、冶煉、種植、製造工藝都方面,都是還處於蠻荒狀態的吐蕃所不能比的,我大唐的富庶程度遠勝他們數倍,從國力上來說,吐蕃遠不能和我大唐相比,也就是說,我大唐持續作戰能力或者說戰爭潛力遠勝於吐蕃!即使是拖,也能將吐蕃人拖垮!”

武則天聽了微微地點點頭,似乎認同陳易的觀點!

見武則天聽進了他的話,陳易放了心,繼續講述:“除綜合國力我大唐遠比吐蕃人強外,軍隊的戰力也是吐蕃人不能比的,我大唐能征善戰的將領非常多,將士們都有實戰經驗,他們都是驍勇善戰之輩,有那些身經百戰的曠世名將指揮驍勇的軍士作戰,吐蕃人豈能敵我大唐百戰雄師的攻擊?”

熟知歷史的陳易知道,自唐初武德到貞觀,再至高宗李治朝早、中期,大唐對外有戰績輝煌程度是其他朝代不能比的,這個時代善戰的名將數不勝數。李靖、李孝恭、柴紹、李勣、李道宗、候君集、程知切、蘇定方、薛氏三兄弟、裴行儉、劉仁軌、薛仁貴等,及契苾何力、執失思力、黑齒常之等歸附的胡將,這一堆已經去逝或者依然在世的武將,都是讓大唐子民津津樂道、讓敵人聞風喪膽的名將!

還有許多戰功卓著,但因為這時期非常著名的名將太多,星光被人遮掩,不被後世的人所知的武將,如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