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時候,陳易已經不想把任何觀點藏著掖著,為了自己計劃的那件大勢,他要趁武則天和李顯起爭鬥的機會,將那個小小人兒李重潤推到前臺去。
賀蘭敏之既然已經說了讓武則天自立為皇的意思,並且說了很多次,武則天也沒因這件事斥責賀蘭敏之,更沒有因此而冷落他,那說明武則天已經心動,只不過還沒下決心走那一步。自立為皇這是何等重大的事,相當於大唐的江山移主了。如果說武則天是李家的子嗣,也是男兒身,將李顯趕下皇位。自己當皇帝,這容易讓人理解並接受一點,至多被人認為是皇家子嗣為皇位而爭鬥。但武則天只是李家的兒媳婦,是個女兒人,本姓“武”,要她代唐而立,自立為皇,那就是性質完全相反的兩件事,難度上升的程度是幾何級的,沒有經過充分的“運勢”。那是不可能實現的。
要是能輕鬆實現,陳易相信武則天不加考慮就會答應。他也正是看中了武則天對自立為皇這建立心動,但又不敢輕易下此決定,猶豫中的時候,提出這個“折中”的方案。
如今武則天的兒子雖然只剩下李顯一個了。但李家並不是沒有子嗣,李治還有幾個兒子。雖然說這些兒子是不可能被武則天器重。繼位為皇的,但李顯已經生了兒子,如今已經半歲的李重潤,李顯的“嫡長子”,已經被立為太子,要是李顯有個什麼意外。那他自然就是皇位的第一繼承人。
要是李顯有意外,不要武則天提議,眾臣都會擁立襁褓中的李重潤為皇的,即使李重潤還是個小小孩子。李重潤年歲太小。需要長大懂事才能理事,而在他長大懂事的期間,肯定要有人代他理事,讓大臣們輔佐,直到他長大後能親政為止。
一直執掌大權的武則天自然是輔政的最佳人選,按時間算,如今距李重潤長大懂事至少還有十多年,這十多年可以做的事太多太多了,要是這些年繼續執掌朝政大權,武則天更可以做許多方面的周到安排,甚至可以做出許多為她自己當皇帝的準備,這當然足夠讓武則天心動了。
不過武則天的吃驚只持續了一小會,神色馬上就恢復了正常,不動聲色地對陳易說道:“子應,你提的建議非常有理,比敏之所建議的要好很多,本宮會好生考慮一下的!你先去吧!”
“是!娘娘!”陳易答應了聲,就轉身離開了仙居殿。
離開之時,又對武團兒細細吩咐了聲,末也也對今天沒辦法讓武團兒回府與其他人團聚表示了歉意,並保證這是最後一年,到了明白,他就會完全將她討了去,徹底離開皇宮,去過那種相夫教子的日子。這話讓原本因為除夕也沒辦法回去和自己所生的女兒團聚而心裡悶悶的武團兒剎那間開心起來。
最後一次在宮中過年,那也就是她在宮中只要再呆不久就可以徹底出去了,這種讓人牽腸掛肚,每天睡不好覺的日子也可以熬出頭了。她只希望陳易能真的做到,而不是給她圈一個空中畫餅。
李顯在過年間匆忙立了太子,當然是韋氏的主意,這個主意並不是陳易相授的,而是韋氏自己的想法。在慫恿李顯做這件事時候,韋氏心裡可是很忐忑的,她除了擔心讓陳易惱怒外,更是害怕被武則天責罵,惹惱了武則天之後,李重潤的太子之位被廢等不好的事發生。
不過事情卻很讓她意外,不但陳易未因此而責怪她膽大妄為,連武則天也沒表示什麼,而是因此表示了祝賀,嘉獎了李重潤,認可了李重潤這個新立的幼小太子,這讓韋氏欣喜若狂,一些原本掩藏的心思也在過了年後慢慢膨脹出來。
不過在陳易面前她還是不敢太張狂,許多想做的事也不敢和陳易說。對於她來說,除了感情與上對陳易有點依戀外,更主要的還是想借陳易的勢,穩固李顯和自己的地位,她相信有了李重潤這個小太子,陳易以後肯定會無條件支援她的。
隨著李重潤的慢慢長大,她心裡母愛更濃的同時,也越加期望陳易能支援她更多,並在隨後與陳易私下的接觸中,向他提要求。“子應,依妾身看,朝中支援陛下和太子的人並不是很多,大多都是太后提拔的人,要是陛下與太后起爭鬥,那陛下肯定落下風的,妾身有個提議,不知道你是不是同意!”
“你與我說說看,是什麼想法?”兩人剛剛偷偷瘋狂了一把,也就剛穿好衣服之時,陳易聽到韋氏如此說,有點猜到這個女人想做什麼了。
在韋氏的身上,陳易更加體會到了什麼叫“偷”,什麼是偷情的味道。這又是個大唐的皇后,而且是個年紀非常輕的女人,這個女人的身體滋味可比一般人的都要好,每次在這個年輕、豐滿的女人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