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李靖征討吐谷渾後。朝廷下令復建吐谷渾汗國,雖然此後吐谷渾一直聽我大唐朝廷的令行事,但事實證明那時的決策還是錯誤的,復國而立的吐谷渾最終還是被吐蕃滅了,青海之地落入吐蕃之手。要不是蘇定方之功,將青海的吐蕃人擊敗。青海如今說不定還在吐蕃人手裡。
前車之鑑。後事之師,相似的錯誤可不能再犯,即使現在付出點代價,派一部軍隊及官吏佔領並治理倭地,過了幾十年,倭地就將成為大唐的領土。邊患可以一勞永逸地解除掉,何樂而不為呢?
裴行儉的話讓陳易聽著很舒服,他欣慰於朝中有與他相似觀點的人,也馬上站出來附和了裴行儉幾句。表示我大唐征伐而重的領土就不應該放棄,不然將士們的鮮血就白流了。佔領倭地,東邊的威脅就可以不要去管了,邊關完備所省下來的花費可是個巨大的數字。
不過依然有人堅持不同意見,裴行儉和陳易的話說完後,郝處俊站了出來,發表不同意見:“娘娘,臣覺得劉相所言甚是有理,倭國與安東隔著遼闊的大海,風暴盛行,來往甚是不方便,就從倭國數次遣唐使團的遭遇情況就可以看出來,經常是九死一生。要來往安東與倭地,註定是非常艱難的,即使有我水師的戰船也是如此,臣覺得最少花費也最方便的就是在戰後放任不管,任倭人自相殘殺,削弱彼此的實力,那樣任何一方的勢力都會尋求我大唐的支援,而我大唐可以得漁翁之利,如此幾年後,倭人各方面力量必定大減,到時倭地還不是全憑我大唐說了算?”
聽到各人陳述的意見都不盡相同,武則天微微地皺起了眉,在看到陳易還想站出來說什麼時候,對他使了個眼色,不明所以的陳易還是聽從了武則天眼色的示意,沒有繼續站出來發表意見。
裴行儉也不是直腸子的人,不會在這種時候站出來與人爭論,武則天對陳易使的眼神他也看到了,也就選擇了沉默,沒有再站出來發表意見。
見裴行儉和陳易都如此,劉仁軌、郝處俊等人也沒再繼續說。見眾臣沒有新的意見,武則天也沒再問詢,讓眾臣們散了,但也囑咐他們,回去後再好生想想,畢竟倭地不同於其他任何我大唐有過征戰的地方,是孤懸於海外的一片島嶼,要採取的措施肯定要和其他地不盡相同。
陳易在隨裴行儉等人出去後,又被武則天身邊的宮人喚了回去。
“子應,關於如何處置倭地的事,本宮想和你單獨聊聊!”依然坐在原位的武則天笑呵呵地對向她作禮的陳易道,並指著附近一坐榻,溫言道:“本宮今日聽諸位臣工所言意見不盡相同,你也說服不了他們,所以也就不讓你們多說,只讓你們回去細細考慮一番,不過本宮還想單獨和你聊聊!”
“多謝娘娘的體貼!”武則天近乎刻意的體貼讓陳易心裡覺得暖暖的,他知道武則天是很在意他的觀點,可以說認可了他所說的,要在倭國建立都護府,直接治理其地的建議。但作為主政的當權者,其他重臣如劉仁軌、郝處俊等政事堂宰相的意見又不能不聽,能找到一個各方面都可以接受的方案,是武則天最需要做的,而與他這位一力主張討伐倭國的近臣多商量,可以更好地解決這一件事。
武則天的心思差不多如陳易所料這樣,她也認為,天氣轉暖後,徵倭的戰事很快就可以平歇,我大軍將沒有懸念地取得對倭軍的勝利,戰事勝利了,如何處置倭國就不能不下決定,爭取在年前,至多年後統一朝臣們的意見就顯得很迫切,因此她要與陳易多多交流。當下也含笑地問陳易道:“子應,你認為倭地與安西相比,哪個更重要?”
“娘娘,從戰略地位上講,安西更重要,因為安西地扼守著我大唐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佔據了安西,就控制了整個絲綢之路,我大唐出產之物可以源源不斷地運往西域,西域的新奇東西,西域的胡人也可以順利來往我大唐,貿易的大規模展開可以給我大唐帶來滾滾的財富,要是安西一失,絲綢之路將重新斷絕,安西之地不容失,安西的地位相當重要!”
陳易吞了下唾沫,看到武則天聚精會神地聽著,受到了鼓勵,繼續道:“但安西所產並不豐富,我大唐從安西直接所得的財富其實並不算多,這些年從安西所得賦稅少的可憐,連維護安西駐軍所費都不夠支出,在這一點上,倭地就遠勝安西!這些年,經過中大兄的勵精圖志,倭國國力得到了大幅度的增長,因為我大軍徵倭之戰涉及面並不大,經此一戰後,倭國國力不會受到大幅度的削弱,要是我大唐能完全控制倭國的事務,那從倭國所得的財富遠非安西可比!更重要的是,可以從倭地遷徙大量的移民到內地,用戰爭罪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