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最後,威廉只能成為東方不惑的階下之囚。
而東方不惑在抓住威廉的同時,他手下的特戰隊也有捷報傳來,印度殖民地首相…阿里汗,印度殖民地聯軍總司令…辛格也被逮住了。
至此,所有重要目標都已盡入網中。
而畢竟這攤子太大,東方不惑等人的實力雖然很強,但他們也不可能面面俱道,所以難免會有漏網之魚,不過,能弄到那幾個大人物,他們也不虛此行了。
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多的英印聯軍都趁此機會衝了出去,而東方不惑等人只能隨後盡力追趕,進一步掩殺,儘可能地多殺傷一些英印軍。
而東方不惑率人就這樣一路追趕,一路追殺,趕了一路,也殺了一路,最後直將英印軍趕至印度洋邊,這才回轉,因為,他們已經沒法再追了,這些殘軍已經逃至了英海軍艦隊的艦炮射程範圍之內,有了英海軍的掩護,東方不惑再想追殺也是不可能的了。
於是,這些殘軍被英海軍成功接走,也算是為英海軍挽回了一絲顏面。
而從這一刻開始,印度之戰便告結束。
而印度戰役也以太平軍的全面勝利和英印軍的全面潰敗作為結束的標誌。
而此次對印作戰,中印之間進行了多場大會戰,從戰爭開始到戰爭結束,總共歷時三年零八個月。
此次對印戰鬥,由於英印軍對太平軍實力的估計不足,從一開始,太平軍就佔據了戰場上的主動,每一場戰役幾乎都是太平軍進攻,而英印軍防禦之後便不斷敗退,直至最後敗退至印度洋邊,也許這最後的結局早就已經寫好。
而英駐印總督…威廉,英駐印軍總司令蒙哥馬利一世,英駐印軍騎兵司令…哈里,英駐印軍步兵司令…華萊士,印度殖民地傀儡首相…阿里汗,印度殖民地聯軍總司令…辛格全部被俘。
至此,中印大戰落下了帷幕,這場大戰最後以中華帝國的全面勝利而告終。
而此次作戰,中印雙方都出動了大量的軍隊,最後均是付出了大量的傷亡,所以,此次戰鬥被也稱之為歷史上最著名的絞肉機之戰,著實是因其參戰兵力之多,死傷之多,全都創下了歷史之最,故被稱之為絞肉機之戰,的確也是名符其實。
而戰爭過後,黃旭一方面令大軍暫駐印度休整,另一方面,他也得與手下的眾謀士規劃一下印度的未來,這打江山容易,守家業難,何況現在管理的物件更是非我族類,那管理起來只有更難。
印度國土面積大,人口眾多,是一個與中華帝國齊名的文明古國,管理起來很不容易,再加之,印度的經濟較為落後,百姓大多愚昧,而且其內部教派眾多,種族眾多,矛盾重重,如果將其直接納入中華的版圖之內,恐非易事。
針對這種種問題,黃旭經過與眾軍機磋商,並廣泛地採納意見,最後做出了一個最為明知的決定,那就是還政於印度人,讓印度人管理印度人,只不過,中華帝國要將印人事,財政,外交,軍事大權握於自己的手中。
其中,軍事大權將被全權掌握在中華帝國的手中,中華帝國將在印度各地駐軍,負責維持印度的安全,但卻不會隨便干涉印度的內政。
而人事,財政,外交部門,所用之人也基本會是印度人,但重要事項的決定權卻在中華帝國的手中。
如此一來,印度人有了自由,中華帝國不用投入太多,但可以擁有印度的控制權,對所有人來說,這都是一個皆大歡喜的局面。
這也可以說是一個有中華特色的印度管理模式。
總之,這樣的管理很適合現在的印度。
而將印度事務處理完畢之後,黃旭便率軍班師回朝。
又一次奏響了凱歌,黃旭也是感慨頗多。(未完待續。。)
第六百三十九章 埋下伏筆
此次對印作戰,中華帝國消耗很大,無論是從物資;還是從人員上面,帝國都是付出了很大的代價,所以,接下來的很長一段時間,至少是五年之內,中華帝國都將沒有實力再對外作戰,帝國必須將精力集中於內政上面,休養生息,儘快將元氣恢復過來。
其實,整體說來,雖然消耗很大,但中華帝國國內的經濟勢頭還是瞞不錯的,自國內戰爭結束之後,帝國的經濟不能說是一日千里,至少也是日新月異,簡而言之,那是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而想必用不了多久,百姓富足,國庫充盈的情景將再次在帝國出現,再加之有夢想商業帝國這樣的龐然大物在極力維持,財源滾滾來更加不是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