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方面的權威專家成立職稱評定小組。由醫護人員定期述職,按照醫護人員的接診率、治癒率、學歷等標準綜合考評,評定職稱,打破論資排輩對青年優秀醫生的束縛。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讓的用人機制。
將職稱評定與激勵機制緊密掛鉤,對於優秀醫生給榮譽,更要給實惠,在工資水平上實現區分度。以主任醫師為例,加上年終獎,能拿到年薪十五萬元,甚至還可能更高。東海市雖然為沿海經濟發達城市,但是年平均薪資也就五六萬元。葉凡他們這種高待遇,還是很有吸引力,尤其是對這些原本收入就不高的中醫來說。
在這項制度宣佈以後,就有其他醫院甚至包括軍區醫院、第一人民醫院的優秀醫生過來應聘,鬧得其他幾個醫院的院長在背後罵娘,國醫館的人才隊伍也進一步充實。
最後,就是加強醫德醫風建設。嚴禁醫護人員向患者索要、收受紅包等現象。對醫務科等醫院內部監督機構,加強了人力物力。也是看到葉凡新計劃的希望,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大為提高,國醫館沒成立之前,中醫方面的幾個科室,在仁愛的地位,多少有點像擺設。醫生們的紀律也非常散漫,上班時間翹班的、玩電腦遊戲的,炒股的現象很普遍。改制以後,所有的醫生都鉚足了勁兒工作、學習。
醫護人員工資的暴漲,提高了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不假,但是,也給國醫館帶來了極大的資金壓力。
現在藥價、掛號費受衛生、工商、物價等有關部門嚴密監控,要從這方面增加收入,無疑是玩火自焚。
而且,華夏國民原本就面臨著住房、醫療、教育三座大山的壓迫,提高醫療費用,本來也就是逆時代大勢而行。
而且,葉凡心底也認為,醫療本來就是公民應該享受的基本服務,有明顯的公益性,不應該成為一種奢侈品消費。
所以,資金來源這方面,國醫館一方面依靠沈鐵鷹的增資,另外一方面,葉凡也制定了一個“以藥養醫”計劃。
這個以藥養醫,和醫生故意給患者開高額藥費增加患者負擔截然不同。
而是葉凡計劃成立醫藥集團,透過國醫館的甄別、篩選出幾個效果比較好的配方,申請專利,大規模生產,推向市場,實現可觀盈利。進而反哺國醫館。
在計劃龐大的醫療服務集團中,國醫館的作用是打出品牌,打造出一些明星醫生;而醫藥集團才是贏利的實體。
這段時間,葉凡也摸清了黃養生和黃修身的底細,其實原本黃修身就是黃養生的親生兒子,是寶芝林的創始人大名鼎鼎的黃飛鴻的後人。
但是黃修身年少時性格頑劣,飛揚跋扈,簡直就是一不良少年,他爸黃養生只有對他嚴格管束。
也是為了給黃修身營造出一個嚴格成長環境,不讓他在自己的隱蔽下生存,能獨立成材。所以,在醫院裡、社會上,黃養生從來不說他是黃修身的爹,而是以師徒相稱。這時候,父子二人已經和葉凡建立了深厚的友誼,自然不再隱瞞。
葉凡笑罵父子二人你們可給我演了好一場無間道啊!
但是,心底深處,葉凡還是挺佩服黃養生的氣魄和遠見,比那些溺愛兒子就是兒子闖出天大的禍也捨不得打一下的李剛們雙江們不知道強了多少倍。要沒有黃養生的嚴格管教,說不定這位會點佛山無影腳的不良少年,就一直不良到底了,說不定還得進局子吃槍子,哪還有今天醫術高超,風度翩翩迷倒萬千小護士的青年名醫黃修身吶?
今天,是國醫館裡利潤分配方案的討論會,會議在國醫館會議室召開。院長馬垂章參加會議,他與謝倩雲、李思淼等幾名仁愛的副院長,信步走到國醫館門前,登時就是一愣。
第0086章開局不錯
只見一樓大廳掛號處、收費處的幾個視窗前,患者已經排成了一條長龍,直接從一樓大廳蜿蜒出來,排到了國醫館外面二十米有餘。
國醫館就是趙國棟、沈鐵鷹送給葉凡的一個大禮,為葉凡量身打造,馬垂章自然知道這個意圖,所以,他一直就是讓國醫館獨立運營,沒有插手過具體業務。
但是,這才剛剛一個月不到,沒想到國醫館就紅火成這副程度,比起原來仁愛中醫科室的冷清,真有改天換地之感。
與謝倩雲他們一起走進一樓,經過藥方處的時候,只見十幾名藥師忙得不可開交。現在中藥公益有所發展,已經很少用原始的中藥熬煮了,而是萃取成顆粒,藥師們只需要把包裝完好,一定劑量的中藥顆粒按照藥方、配比配好就行。工作強度要比原來小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