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只想著受了委屈,尋父王告狀。身後跟著一串兒漪蘭殿的婢子,眾人苦苦哀求,卻無人有膽子,敢攔了小帝姬的道。
永樂哭哭啼啼,轉過拐角,一頭撞進一個散發著幽幽蘭香,溫暖的懷抱。抬頭一看,是慣來待她十分和氣,總是笑容可掬的公子成。像是宣洩不平,永樂埋頭抱著來人,哭得更厲害了。
“哪個惹永樂傷心了?”公子成一臉溫和,俯身抱她起來。隨意一眼瞥過,便叫追了她一路的隨侍,個個兒噤若寒蟬,恭謹著行禮退下。
靠在公子成肩上,永樂抽噎著止住哭聲。終是年歲小,不懂前朝事,輕易便被公子成套問出了緣由。
男人溫潤的俊臉上,露出抹異色。沉吟半晌,俯身湊在永樂耳畔,三言兩語,便哄得她勉勉強強點了頭,摟著他脖子,可憐兮兮提醒他“阿兄可不能反悔”。
公子成抬手摸摸她腦袋,安撫了人,將她交予侍人。目送永樂被人簇擁著往漪蘭殿而去,男人目光悠遠,一身錦袍,襯得人溫文雅緻。
幼安之請,如今他才是真個兒來了興致。中秋夜宴,御前當堂討要她,許是可行。
*****
感謝親們中秋祝福~~~
第225章 他與他,全然相反的問話
吉時將至,隔著殿前斜長的漢白玉高臺,七姑娘隨眾人俯身叩拜,只來得及潦草瞥一眼,高臺上健步而來,戴冕旒,一身袞服的天子身影。離得遠,又有珠簾遮擋,文王的面容,彷彿隱在一層絢爛的光影后,瞧不真切。倒是他身後宮人,打著兩柄明黃的孔雀扇,昭昭然,彰顯著帝王尊貴。
之後伴駕的妃嬪,七姑娘一絲一點兒,窺視的興致也提不起來。等了半晌,只悄然抬眸,望向宮妃之後,隨御駕而來的皇子重臣。
她以為在人群中尋他,不是件容易的事兒,本也沒抱多大指望。可他伴在一身墨色金龍儲君朝服的太子身後,僅落後兩步。身周俱是著月白皇子禮服的幾位公子。他一身玄色官袍,反倒襯得人沉穩持重,卓爾不群。
進殿那會兒,他微微側身,避讓一旁。待得幾位公子先行,方才舉步入內。
這是她頭一回,見他在人前恪守尊卑之禮。
七姑娘垂眸,腦子裡還回想著他方才行止得體,微微躬身的背影。他少許彎曲的脊樑,看在她眼中,從未有過的,偉岸挺拔。
她看不見他神色,卻能猜想,必是平和靜默,古井無波。
“大丈夫能屈能伸”這話,前世她聽得不少,只當是男人怯懦遮羞的溢美之詞。然而在他身上,這是一種實實在在的品質,包涵了她難以想象,又格外令人心疼的韌性。
他肩頭的負累,分量太重,她無力分擔。即便如此,他還是分了心神,將一切關乎她的事兒,一肩扛下。
她心頭忽而有些酸澀,眼眶溼溼的,想要跑過去,從身後牢牢抱住他。他在前朝的艱難,她雖不過問,心裡卻明鏡似的,一清二楚。她只寄望於,私底下,能夠多些與他寬慰,讓他舒心,令他展顏。
她雖想靠近他,卻也明白,這不過是不切實際的一時衝動。於是老老實實,立在殿外,與同她一般,身份不足以進殿與文王同席的眾位,靜靜聽著掌事太監,捏著公鴨似的破鑼嗓子,高聲唱名兒。
八王、丞相、太尉,直至報了國公府的名兒。七姑娘忍不住好奇,目光追隨過去,想要看看他家裡人。沒等她看清人,很是突兀的,那太監緊隨著國公夫人許氏之後,竟報了幼安的名號。
七姑娘一怔,目光在人群中穿梭,果然見得幼安窈窕的身影,正施施然挽著一位雍容的婦人,兩人狀似頗為親密。不知是否她心裡作祟,只覺幼安朝高臺下瞥來一眼,回身又附在公國夫人耳畔,不知嘀咕了什麼,許氏十分和善,輕拍了拍她攙扶的手背。
七姑娘眼裡透出絲無奈。按照禮數,幼安自當跟隨八王身邊。然則她特意與國公府眾人攜手而來,這其間的用意,不可謂不深。
這位心性好強的郡主,一得了機會,便竭盡所能,在眾目睽睽之下,衝她顯擺耍威風。七姑娘除了哭笑不得,便只能自個兒安慰自個兒,別跟個十來歲的小丫頭計較。
她需得有氣量,方才凸顯得出,她兩世為人,歷練出的好修養。
幼安的張揚,冉青看不過眼。偷偷勾拉她袖口,衝她無聲比劃口型。“她故意的,存心氣你。”
七姑娘埋頭,嘴角悄然勾起個笑來。
幼安巴巴的攀上國公夫人又如何,只要不是那人親自領了幼安到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