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早朝之上,他直言進諫,請上立時下命,令贛西侯關磬,盡屠邊城四縣!上大驚,舉朝譁然。內閣首輔舟泗,帶頭駁斥他施行酷吏,有悖聖人感化仁德之訓誡,附議者眾。上不允。
此事喧譁一時。而他回府時,一派沉著,雲淡風輕。彷彿在前朝掀起莫大風浪,石破驚天之人,並非是他。
她也是隔日才得了這訊息。吃驚之餘,尚還記得,前不久,他將將才允諾她,今歲開春,會帶她故地重遊,再赴大悲禪院敬香。
只為她先時早產,有驚無險誕下阿荇。阿荇雖有些先天不足,好在胃口好,極易餵養。半歲後已與尋常家小兒無異。
進山還願這事,他頗為經心。老早便囑咐她,好生教誨詵哥兒不許頑皮。佛門清淨地,一舉一動,切記謹之慎之。
這話既是借她之口,說給詵哥兒聽;何嘗又不是他看她只將那山寺之行,當了出遊踏青,暗暗敲打她。
他是知曉她不信神佛,不拜菩薩,更不喜抄經禮佛。她之喜好,他不勉強。然而佛祖跟前,每每卻押著她,隨他規規矩矩,肅穆叩拜。
但凡她敢偷偷癟嘴,他好似腦袋後面生了眼睛,必定揪著她,冷冷一眼。直看得她心虛惴惴,訕訕而笑,再不敢放肆。
這是鮮少的,過門之後,那人待她一如當初為學,獨斷而嚴苛。
事後她觀他臉色,也會偶爾小心翼翼,試探著抱怨。他卻只牽起嘴角,彷彿她多麼不懂事兒一般,拍拍她腦門兒。下回照舊不誤。
這便是他待她的方式。他以為好的,必將堅持到底,一力達成。
幸而他“委屈”她的時候極少。儘管,他打小管教她,將她雕琢成他中意的模子這流言,已若紛紛白雪,飄飄柳絮,傳得世人皆知,且更樂意於信以為然了。
*******
顧衍的愛,是自私的愛,刻意的愛,還是包容的愛。見仁見智。
相愛的方式有很多種,重要的是,直到最後,依然愛著。
番外還有幾篇,小包子的,小七的,賀幀的……全部完結的時候,會在最後一章,通知大家。感謝支援~~~
第419章 番外??童趣記
日子慢悠悠過去,轉眼已是嘉和十年春。
趙國公府大姑娘阿荇,虛歲已滿四歲了。因出生時國公夫人早產約一月,阿荇生來便底子薄,個頭也比同齡的孩子小。
作為當朝國公爺的嫡長女,且生而有不足之症,阿荇頗得父親偏愛,真可謂有求必應,除一事例外,那便是入學。
當年接生時,宮裡來的御醫曾言:阿荇這身子,弱是弱點兒,好在照顧得當,並非調養不好。只需留心在她五歲之前,隔日便按時服用些滋補的湯藥。久而久之,這先天的虧損,也能補得回來。還有便是,小姑娘會翻身之後,不宜久坐。需多動動骨絡,舒活精氣,汲取養分,夯實根基。
阿荇腦子隨了她父母,異常聰敏。小小年紀,便懂得效仿大人的言行。尤其喜好模仿她孃親,愛跟她娘做一樣的打扮,穿鵝黃的裙裳,簪素淨的絹花兒,戴小巧的耳墜子……連她娘好讀書這一點兒,也不曾漏過。
可是當她撒嬌央求她爹許她如同阿兄那般,進學堂讀書識字的時候,頭一回,她爹抱著她,沉默半晌,任是輕言細語,好生與她講道理。只道是她年幼體虛,此時將身子將養好才是正事。進學一事,待她滿了六歲,再提不遲。說來說去,就四個字兒——此時不許!
阿荇小姑娘大失所望,又跑回她娘面前一邊抱怨,一邊討巧賣乖。
可惜卻是,她娘笑眯眯看著她,用手戳戳她額頭,只問她爹準不準。若是她爹準了,自是凡事好說話;若是她爹不準……縱她今兒耍小姐脾氣,地上打滾兒,這事兒也辦不成。
兩頭碰壁的小姑娘,頭一回遇上這麼受“委屈”的事兒,頓時便有種爹不疼娘不愛的心酸。垮著臉,抹著眼睛,嗚嗚大哭起來。
四歲的小娃娃不似她娘,打小就嬌生慣養。聰明的以為,只要她一哭,爹爹跟孃親必定得心疼她。
可惜這回這如意算盤,落了空。不止她娘不答應她非要跟著阿兄去學堂湊熱鬧,還絲毫不留情面,直指她非是一心向學,不過是為稀奇,圖個新鮮。便是平日最偏袒她的爹爹,傍晚時聽聞她到她娘跟前哭鬧一回,竟鮮少的板起臉,在考校完她阿兄功課後,順帶摸摸她腦袋,嚴肅教她不可任性。
這一晚,總是會在入寢前進屋替她掖好被角,柔聲哄她睡著的爹爹,連面都沒有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