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獨食是不對的,小心和你兵戎相見啊!
對於這種情況李重早有預料,在李重的設想裡,為了維持和曹操的盟友關係,宛城是可以送給曹操的。
當然了,李重也不會上杆子奉送宛城,矜持一下還是應該的,所以李重猶豫了一下,這才慢慢說道:“周瑜,你給崔尚書解釋一下。”
周瑜很是擅長雙簧表演,聞言立即說道:“崔尚書此言差矣,劉備作亂,不聽王命,奉天之之命(這是胡扯),我家主公與魏王共同討伐劉備,皆出兵出力,但眾所周知,我家主公出動了二十餘萬大軍,耗費糧草無數,損耗遠超於魏王。但是,魏王卻佔據整個益州之地,還進取荊州,佔據夷陵,對不對?”
看到崔琰點頭稱是,周瑜提高聲音,憤憤道:“你還知道,可我家主公呢,只佔據吳郡,會稽兩郡之地,還損兵折將,就在昨天,劉備就殺傷了我近萬兵卒,魏王還不滿足嗎?還要跟我們搶奪宛城、許昌,魏王的胃口也太大了吧!”
說到這裡,周瑜冷笑一聲,狠狠地瞪了崔琰一眼。
崔琰一時間有些發懵,他對軍事上幾乎一竅不通,根本挑不出周瑜言辭的破綻來,他不明白,渡過長江和沒渡過長江天差地別。
所以崔琰想了半天,這才找出一個藉口來:“大都督,你這話就有些誇張了吧,趙王不是也佔據了豫州之地嗎?”
周瑜嗤笑一聲,說道:“豫州本來就是四戰之地,我家主公一直和逆賊劉備爭奪,怎麼能算在其中呢,再說了,益州有多大,崔尚書不會不知道吧?”
崔琰頓時語塞,不知道說什麼好了,良久才唯唯道:“這個……這個……崔琰就不清楚了,崔琰只是依照魏王的吩咐行事,具體的情況,在下一概不知。”
見到氣氛有些尷尬,李重知道,現在該自己打圓場了,乾咳了一聲,李重慢慢說道:“公瑾需要為難崔尚書,本王認為,崔尚書也不通軍事,難以理解我軍的難處,這樣吧,崔尚書再給魏王去一封書信,解釋一下如何?”
事到如今崔琰還能說什麼,只得點頭答應下來。
李重派人領崔琰休息,等到崔琰下去,李重這才和周瑜大笑起來。
其實李重和周瑜在這裡推諉崔琰,主要是想看看曹操的底線是什麼,萬一不用讓出宛城了呢,再說,能拖延幾個月的時間,對李重來說,還是很有利的。
先不提石城的戰況,崔琰回到寢帳,就揮揮灑灑給曹操寫了一封書信,詳細描述了李重的周瑜的言辭態度。
曹操接到書信之後,無奈的嘆了口氣,曹操能看得出來,李重和周瑜的態度並不堅決,但是,由於崔琰不通軍事,難以在言辭上佔據上風,讓李重吐出口肉來。當然了,曹操早晚會鬆口的,可對於曹操來說也是一樣的,今早佔據宛城,就多一點發展的時間,再過一兩個月,太史慈就要把宛城搬空了。
必須要說明的是,也有不少文武提議直接攻打宛城和許昌,不過這個提議當時就被曹操否決了。
曹操相信,只要自己動兵的話,太史慈一定會棄守宛城,將兵力集中到許昌的,可這樣一來,自己和李重的同盟關係就算到頭了。
太史慈一旦將兵力聚集到許昌,手下的兵卒能達到三道四萬人,想要攻克許昌,就變得非常困難了,失敗也是很有可能的,與其說攻打一個很難得手的許昌,還不如藉著李重攻打石城的機會,再次攻打兵力空虛的江陵呢。
而且李重一旦在採石磯戰場取得勝利,劉備的荊州就門戶大開,兵力會更加捉襟見肘,攻打江陵的難度會進一步降低。
李重能打過劉備嗎?曹操不敢保證,但曹操敢保證一點,就是李重不能贏,也不會輸給劉備的。
這不是智力問題,而是實力問題。
所以說攻打許昌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可讓崔琰和周瑜、李重扯皮,真有點難為崔琰了,但曹操也沒辦法,通曉軍事的人才曹操也有,荀攸、司馬懿、法正都可以勝任這個角色,可是這些人手中都有一灘事呢!還不如把保皇黨崔琰派出去,樂得個耳根清淨呢。
所以曹操有寫了一封書信給崔琰,把具體形式分析了一遍,並且告訴崔琰,談判的底線就是將宛城拿到手。
等到崔琰拿到曹操的軍令,就已經是一個月之後的事情了,這次李重到沒跟曹操扯皮,直接給出了底線:讓出宛城可以,讓夏侯惇出兵江陵吧,不用攻打,出兵三萬裝裝樣子就可以了。
曹操欣然同意,反正江南已經秋收了,人手充裕,不就是三萬軍隊嗎,直接讓民夫出征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