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話,甘寧的水軍就真幹吃飯、不幹活了。
甘寧和徐晃大戰了一場,甘寧倒也沒佔到便宜,水軍就是水軍,就算守著營寨也沒打過徐晃,雙方的傷亡人數相差無幾。
最後甘寧還和徐晃廝殺了一場,二愣子甘寧大獲全勝,一刀削斷了徐晃的盔纓。
當然別的地方也沒閒著,李重趁著徐晃和大戰甘寧之時,猛攻虎牢關,曹操的兵卒不夠,被李重打的幾乎抬不起頭來,著實狼狽了一陣子。
這兩地都不是主要戰場,主要戰場還是在陳留。陳留戰場要比虎牢慘烈的多,太史慈帶著四萬大軍圍住陳留的東北南三面城牆,只留下西門給夏侯惇出入。這倒不是太史慈想要圍三缺一,實在是兵力不夠。
兵力不夠的原因是太史慈晝夜不停的攻打陳留,兵卒需要輪換休息。太史慈的兵卒不需要廝殺,他們的任務是保護攻城器械。
對付陳留這樣的堅城,最有效的進攻手段就是投石機了,所以太史慈命令賈逵趕製了上百座投石機,安放在陳留城牆二百步開外。
這些投石機所投擲的重物更是五花八門,有石塊,有點燃的木頭,還有燒製的磚頭,曬硬的粘土。每時每刻,各式各樣的重物都轟擊著陳留城,發出咚咚的響聲,一到夜裡,在城外都能看見陳留城中煙火繚繞。
儘量減少人員傷亡,破壞陳留的防禦,就是太史慈的主導思想。
太史慈真不著急,自古以來,沒有反擊的城池註定是不可久守的,單靠投石機的殺傷能力,都夠夏侯惇喝一壺的了。
陳留城中一共有二萬多兵卒,而投石機一天就能砸死上百兵卒,太史慈的設想是先大三個月再說,這樣一來夏侯惇就要損失掉近萬兵卒,注意,這些兵卒是毫無價值的死掉,消耗不到太史慈的有生力量。
而太史慈這邊倒真沒什麼損失,沒有石頭就投擲泥土,泥土這東西到處都是,就是把陳留附近的土地掘地三尺太史慈也不在乎。而操作投石機的都是民夫,這些民夫雖然不能上戰場,但出苦力還是沒有問題的。
太史慈有三萬民夫呢!
而夏侯惇出城搗毀投石機太史慈也不怕,河北別的不多,就是騎兵多,夏侯惇不服你就出來。
就算偶爾失敗一次太史慈也不怕,造投石機嘛!花點時間就可以了。
※※※
青龍偃月刀
因刀背如鋸齒,又名“冷豔鋸”,重八十二斤。一種刀刃部分為半月形,刀上鑄刻有龍的大刀。偃月,半弦月。偃月刀,出現於唐宋時代,用於操練,以示威武雄壯,並非實戰所用。《三才圖會·器用》卷六:“關王偃月刀,刀勢即大,其三十六刀法,兵仗遇之,無不屈者。刀類中以此為第一。”
丈八點鋼矛
又名丈八蛇矛,長一丈八(約4。14米)的長矛,名為蛇矛並不是矛頭象蛇形,而是指其長度似蛇不要以為象金蛇劍那樣。歷史上張飛所使矛沒有名稱,而東晉的陳安曾用過丈八蛇矛。
矛長丈八尺曰俏,馬上所持,言其俏俏便殺也;又曰激矛,激截也,可以激截敵陣之矛也。(漢劉熙《釋名·釋兵》)
鐵脊蛇矛
程普用的長矛,其矛杆為鐵鑄,曾用它於汜水關刺死董卓的部下胡軫。
而在現實中的鐵脊蛇矛應是矛頭為鐵鑄:
矛,宜刺之兵也,三分其長,二為刃、一為。刃之脊隆起,脊之兩旁微陷,以通空氣,取其刃而易拔也。(馬衡《凡將齋金石叢稿》)
第三百六十一章 野心勃勃的李重
沒過幾天,陳留城就變得殘破不堪了,城牆上坑坑窪窪的,佈滿了煙熏火燎的痕跡。陳留城內也好不哪去,城牆附近的房屋幾乎都被投石機摧毀,一眼望去,到處都是斷壁殘垣。
對於陳留的百姓來說,這些日子簡直就是生活在地獄中,半空中木石呼嘯,偶爾還能見到幾支橫飛的羽箭,隨時都有喪命的可能。
就算躲在城中間也不安全,投石機投出的碎石飛的更遠,覆蓋整個陳留城。
陳留城外也好不到哪去,為了給投石機提供石土,太史慈圍著陳留挖出一道深達一丈的壕溝。
這樣一來,太史慈反而取得了一舉兩得的效果,城外縱橫的溝渠可以有效的阻止夏侯惇反攻。想要出城摧毀太史慈的投石機,夏侯惇必須要繞過這些溝壑,無形之間就延長衝鋒時間,失去偷襲的效果。
所以夏侯惇的反擊一次比一次艱難,有的時候,還沒靠近太史慈的投石機,就被弓弩騎兵所阻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