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部分(2 / 4)

,一切如同田豐所料,袁紹分兵之後,曹操也出兵一萬五千人,由張遼統領,救援青州的臧霸,只是由於曹操的戰馬稀少,所以張遼行進的速度並不快,待到袁熙帶領的三萬大軍開始攻打館陶縣,張遼還沒到清淵縣呢。

袁熙憋足了勁要表現一把,就連一萬烏桓騎兵都下馬攻城了,館陶的守軍措不及防,只抵抗了一個時辰,就被袁熙攻上城牆。

館陶失陷,張遼前往青州的援軍立即就退回大營,佔據館陶的袁熙當然不會翻過這個機會,當即領兵追殺,張遼立即在官道上紮下營寨,堵住袁熙北上的道路,同時曹操也給張遼帶來一道軍令,叫他無論如何也要攔住袁熙。

雙方在館陶之外展開數場大戰,張遼也沒讓曹操失望,並沒有讓袁熙突破防線。

熟知戰略計劃的袁熙立即將這個訊息報告給袁紹,他認為這是一個極為明顯的暗示,張遼堵住自己背上的道路,不就是想掩護曹操的主力安全撤退嗎。

袁紹等人商議過後,也一致認為,曹操這是要打算退軍了,急忙做好領兵追殺的準備。

當然袁紹行事也是比較謹慎地,立即派斥候嚴密觀察曹操的動靜,經過幾天的觀察,袁紹發現,曹操確實是在準備撤軍。

斥候帶來的訊息正確無比,曹操確實在撤軍,曹操和郭嘉商議的戰術也是真撤軍,並不是詐敗。

建安三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曹操搗毀界橋的大營,引兵向平恩縣撤退。

袁紹在經過短暫的觀察之後,當即率領兩萬五千大軍隨後追殺。

在袁紹決定追殺曹操的時候,田豐也曾提議讓袁紹考慮分兵青州的戰術,不過袁紹沉吟良久,還是覺得儘快擊敗曹操,收服冀州為上,於是拒絕了田豐的提議,田豐也覺得曹操玩不出什麼花樣了,並沒有一再堅持。

袁紹並不是無謀之輩,也沒忘記李重這個變數,自己率領兩萬五千軍隊追殺曹操,也留下了張頜率領兩萬五千人監視李重的動作,這留守的兩萬五千人中就有五千大戟士。

用兩萬五千人佔據曹操的大營,堵住李重南下救援曹操,袁紹自認為一點問題也沒有,袁紹判斷的沒錯,李重的大營確實一點問題沒有嗎,該吃飯吃飯,該睡覺睡覺,毫無出兵支援曹操的舉動。

第一百九十八章 十面埋伏

李重現在早就將兩個大營合為一處,袁紹都殺過界橋了,駐守河岸已經沒有意義了,要不是廣宗縣距離界橋有點遠,李重都想撤回廣宗縣駐守了,不過李重還是讓廖化帶兵三千駐守廣宗縣,以防萬一。

李重想要撤回廣宗縣的原因,真是害怕張頜猛攻自己的大營,事實上李重的大營只有一萬兵卒而已,旗幟都是虛設的。

曹操的計策是一路引袁紹追擊,一路設伏,在界橋至平恩縣的道路上,曹操一共設下九路伏兵。

除了抵擋袁熙的張遼,和張頜僵持的甘寧,曹操可以說是傾巢出動,能派出的都派出來了。

大致的軍力分配是這樣的,高順帶著一萬兵卒前去支援張遼,張遼這裡要抵禦袁熙的三萬大軍,最為危險,所以必須要補充兵力。

本來曹操認為趙雲支援張遼最為合適,但李重的意見是張遼和高順配合默契,堅持讓高順救援張遼,曹操仔細一想,李重說的確實有道理,也就同意下來,其實曹操也知道,自己同意也得同意,不同意還得同意,人家李重不是你的下屬。

此外,趙雲、周倉、周泰、蘇由分別帶領三千兵卒一路設伏。

而曹操這方面則是由夏侯惇、曹休、徐晃、還有前來支援的曹仁,各自統領三千兵馬,而曹操自己率領約一萬人馬親自與袁紹決戰。

這九路兵馬加起來共有三萬五千人上下,和袁紹的兩萬五千人相比佔據兵力上的優勢。

而在兵力上處於劣勢的就是張遼和李重,張遼加上高順的援軍一共有兩萬五千人,對抗袁熙的三萬人馬稍落下風。

兵力最為吃虧的就是李重,一萬餘人對抗張合的兩萬五千人馬,但是,千萬別認為李重有多高尚,趙雲、周倉、周泰、蘇由四人帶領的兵馬全是留在最後的,特別是趙雲的手下,全是精銳騎兵,可以快速回援大營。

但這還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趙雲、周倉、周泰、蘇由四個人統領的部隊絕對是最後和袁紹交鋒的,也就是說,曹操和袁紹決戰,如果曹操獲勝了,這些伏兵才會出現,痛打落水狗,一旦曹操戰事不利,四個人肯定是要領著部隊跑路的。

對於李重的打算曹操心知肚明,但他也只能捏著鼻子認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